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却说:这把枪是粟裕将军奖励我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的山东莱芜,一桩举报惊动了当地派出所:说一位七旬老人,在家里藏了两支手枪,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小事。 并且几个民警立刻赶了过去,心里都绷着一根弦,谁知敲开门,老人滕西远却异常平静,没有半点惊慌。 当民警说明来意,滕西远点点头,缓缓走向屋角,搬出一个沉重的木箱,箱子打开,是两把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驳壳枪。 当滕西远把枪放在桌上,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民警,语气不容置疑:“枪你们可以看,但动它们,你们资格还真不够。” 这话一出,民警们都愣住了,这老人什么来头? 而枪的故事,就是滕西远一生的故事,时间要倒回1925年,滕西远出生在莱芜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很小父母就没了,跟着哥哥姐姐勉强糊口,他的两个哥哥都投身革命,耳濡目染下,参军报国的念头早早就在他心里扎了根。 在1938年,滕西远才十三岁,就铁了心要加入八路军,部队看他瘦得像根豆芽菜,年纪又太小,怎么都不肯收。 可滕西远硬是凭着一股韧劲软磨硬泡,最终留在了莱东大队,因为个子小,他连支步枪都没分到,武器只有一把匕首。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上了战场能做什么?滕西远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一次日军扫荡,他和战友被冲散,身后还有敌人紧追不舍。 但滕西远灵机一动,利用熟悉的地形把敌人引进了战友的伏击圈,三人合力下,他竟用那把匕首,亲手解决了一个掉队的日本兵,此后,他更是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起眼的优势,屡次完成侦察和送信任务。 并且在1940年夏天,滕西远的人生迎来了第一个高光时刻,一场恶战中,子弹打光了,一个日本兵挺着刺刀就冲了上来。 然而,滕西远躲闪不及,胳肢窝被当场刺穿,剧痛之下,他非但没倒下,反而顺势一把攥住对方的枪,夺过刺刀反手就捅了回去,这份悍不畏死的勇猛,让他一战成名,荣立个人一等功。 鲁中军区司令员廖容标亲自接见了他,看着这个浑身是胆的半大孩子,廖司令越看越喜欢,当场就把自己用了很久的一把德国造驳壳枪,作为奖品送给了他,这,就是第一把枪的来历。 时间来到1947年,滕西远已经从当年的“小不点”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炮兵连连长,在南麻战役期间,他带人前出侦察,意外发现一股国民党部队正悄悄向我方阵地侧翼的山沟摸去,企图偷袭,当时,他身边只有一个战友,而我军主力尚未抵达,敌我力量悬殊。 但撤退报信是最稳妥的选择,可滕西远偏不,他看天色已晚,地形又于己有利,当即决定就地阻击,他和战友悄悄爬上山坡,对着沟里的敌人先是一顿手榴弹,紧接着便交替开火,枪声和爆炸声在山谷里回荡,硬是营造出我军主力已经赶到的假象。 这一下,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也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这股敌军被我军包围全歼。 战后,粟裕将军听闻此事,大加赞赏,称他是“孤胆英雄”,并亲自将一把缴获来的崭新驳壳枪奖励给他,这,便是第二把枪的来历。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滕西远又一次主动请缨上了前线,在一次战斗中,美军坦克压得阵地抬不起头,眼看防线就要被撕开,又是滕西远,背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在密集的火网中炸毁了敌军坦克,为他赢得了“爆破英雄”的称号。 而仗打完了,英雄也该回家了,可谁能想到,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回到老家莱芜后,竟选择做个最普通的人。 但对滕西远来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这两把枪不行,它们是廖容标、粟裕两位首长对他的肯定,是战火岁月的唯一见证。 甚至在退伍时,部队考虑到滕西远的赫赫战功和特殊情况,特批他将这两把枪带回,并于1982年由解放军6202部队为他开具了合法持枪证明。 现在,面对1996年上门的民警,滕西远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枪,也拿出了那张早已泛黄的持枪证。 事情很快上报,当地武装部也介入了调查,经过鉴定,两把驳壳枪的撞针和膛线早已被处理过,是无法击发的“样子货”,不具备任何危险性。 而那张1982年的持枪证,公章、签字一应俱全,确系真品,进一步看,当工作人员翻开尘封的档案,滕西远一等功、爆破英雄、“孤胆英雄”等一系列荣誉和事迹浮出水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原来,在全国严打私藏枪支的背景下,一个按规定合法持枪几十年的战斗英雄,反倒被当成了危险分子,最终,警方和武装部一致决定,枪支无需收缴,由老人自己妥善保管。 后来,莱芜战役纪念馆专门为滕西远设立了展柜,2015年,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老人亲自将这两把珍藏了一辈子的驳壳枪送到了纪念馆,他觉得,是时候让它们去讲述那段历史了。 【信源】济南日报——忠诚丨一把匕首两把枪见证戎马一生——“粟裕将军奖我一把枪”
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却说:这把枪是
时光旧梦远
2025-06-30 14:48:2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