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皮卡丘]授衔仪式上,一张年轻稚嫩的面庞,肩扛中将军衔,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不禁让人感概,时势造就了英雄啊,这位是万岁军38军政委刘西元将军,他眉清目朗,带着娃娃相,气质非凡,没想到的是他经历了怎样的枪林弹雨。 1930年10月,13岁的刘西元在吉安街头扛货箱时偶遇红军队伍,这支军装打补丁的队伍纪律严明,与当地军阀形成鲜明对比,小刘西元攥着攒了三个月的工钱跑去报名,征兵干部看他瘦得像竹竿,只能让他先加入少年先锋队。 三个月后,这个放牛娃终于穿上红军军装,别的新兵担心打仗,他却担心跟不上文化课,进入瑞金红军大学时,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他连毛笔都握不稳,写字歪歪扭扭像画符。 但刘西元有股不服输的劲头,白天训练,晚上他就借着油灯抄写战术手册,不懂的地方就找老红军请教,半年后的毕业考核,他的战术论文让刘伯承眼前一亮,总教官亲笔写下特具军事禀赋的评语。 1934年湘江战役中,18岁的刘西元已经是连指导员,部队突围时他主动请缨带收容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三天,硬是找回了200多名掉队战士,朱德在遵义见到这个小老红军时连连称奇,谁能想到这孩子才当兵四年。 抗战爆发后,22岁的刘西元任八路军115师686团营教导员,平型关大战前夜,他带战士用铁锹在老爷庙高地挖出三道反坦克壕,每道壕都精确计算过角度和深度,当日军坂垣师团的装甲车进入伏击圈,他第一个跃出战壕,端着刺刀冲向敌人。 这一仗让刘西元在115师出了名,战地记者拍下他手持刺刀冲锋的瞬间,这张照片后来被收入《八路军抗战图集》,让人佩服的是,他不光会打仗,还会做政治工作,总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解释抗战道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刘西元被派往东北任通化军区司令,这里土匪成群,有的打着抗联旗号,有的投靠国民党,老百姓分不清谁是谁,刘西元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村村长开会,当面宣布解放军的纪律和政策。 冬天的东北滴水成冰,刘西元却带着部队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奔袭400公里,七天七夜剿灭八股匪帮,他的策略很简单,快速穿插,精准打击,绝不让土匪有喘息机会,半年下来,通化地区的土匪基本肃清,老百姓终于过上安稳日子。 刘西元担任38军政委,入朝首战失利,38军被彭德怀痛批,军长梁兴初和刘西元在指挥所三天三夜没合眼,反复研究美军战术特点,美军有飞机大炮,志愿军只有步兵和手榴弹,硬碰硬肯定吃亏。 刘西元提出双层迂回战术,表面佯攻吸引美军注意,暗中派小分队绕到敌后切断退路,他们用红笔在地图上标出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软肋,蓝笔画出志愿军的穿插路线,地图被改了无数遍,最后连原来的地名都看不清了。 15天后在三所里,38军用这套战术截断美军退路,一仗歼敌1.1万人,彭德怀的嘉奖电报中写着三十八军万岁六个字,从此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这六个字如今还镌刻在军史馆的铜板上,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 朝鲜战争结束后,刘西元继续在38军工作,他常对年轻军官说,打仗靠的不是单兵勇猛,而是集体智慧,每次战例分析会,他都要求大家从敌我双方角度反复推演,找出制胜关键。 38岁的刘西元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中将之一,有记者问他成功秘诀,他指着军装上的补丁,看看这个就懂了,当年红军衣领磨破了都拿草绳系着,可老百姓就是认这支队伍,军人的价值不在肩章多闪亮,而在关键时刻敢不敢往上冲。 当年的小学徒成了将军,但他始终记得13岁时在吉安街头看到的那支队伍,那些穿着补丁军装的红军战士,用行动解释了什么叫人民军队。 信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 《八路军·表册》 《抗美援朝战争史》 《解放军画报》
[大侦探皮卡丘]授衔仪式上,一张年轻稚嫩的面庞,肩扛中将军衔,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墨竹听风语并
2025-06-30 13:06:41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