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杀牛是非常人性化的,堪称人类楷模。他们常用的方法是电击,让牛晕厥,然后迅速

墨竹听风语并 2025-06-30 12:00:47

德国人杀牛是非常人性化的,堪称人类楷模。他们常用的方法是电击,让牛晕厥,然后迅速宰杀。这样可以减轻牛的痛苦,减少从生到死的时间。或者采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趁牛在吃草的时候,用安装了消音器的步枪远程爆头,这样牛可以突然死亡,而身旁的牛还没有意识到。 德国有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律,其中就包括了在宰杀方面,法律规定了一定要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看起来是非常先进的。但这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一句话,“君子不近庖厨”,在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发出这样的呼吁,因为怕听到宰杀动物的哀号之声。这同样也是一种人性化。 但孔夫子是虚伪的。他看到一本好书,“三月不知肉味”,说明他也是吃肉的,只是偶尔会忘记,比如求知若渴的情况下。同样的,德国人也是吃肉的,他们著名的食物,如香肠、猪肘,本身就是纯粹的肉。以汉堡市命名的那一种面包,往往也是要加肉的。此外还有一种流行世界的食品,那就是在面包当中夹上奶油、生菜,以及鸡排等,这叫三明治,吃的时候嘴巴要张地球那么大。 所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吃肉这一点都有着渴求,但同时也都有着虚伪,因此难分高下。但老严不甘心啊,一定要分个高下出来。所以我想到了文明的源头,那时候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对动物更好? 德国人文明的源头和其他很多西方国家是一样的,都是圣经。在圣经里也多次出现动物,其中广为人知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对待动物的态度,我选了两个情节。 第1个情节是当亚当和夏娃还在伊甸园,蒙昧未开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动物,那是一条蛇。或者叫一个蛇,因为那时候的蛇是站着的。他怂恿夏娃去吃伊甸园旁边的禁果。夏娃和亚当吃了,于是有了羞耻之心,人性也就激发出来了。有了人性才有了文明,这个蛇在西方文明中功不可没,但是西方人认为蛇是奸诈的,是虚伪的,所以罚他祖祖辈辈用肚子走路,一个蛇成了一条蛇。而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平等了,因为蛇是小人,地位就会低于人类。 另外一个情节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大洪水到来之前,耶和华命令诺亚把“洁净和不洁净的牲畜,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有的保留七对,有的保留一对,放进诺亚方舟保护起来。而人类则得不到保护。这体现了圣经的确是爱动物的,但却要消灭人类。那么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人类低于动物。 一个情节人类低于动物,一个情节人类高于动物,虽然有点混乱,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主要方向。这些故事说明,在圣经文明里,动物和人类之间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而在中国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讲述中国文明之源的,是《山海经》。而众所周知的是,这本书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动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整个山海经就是一部远古动物名录。 其实这个说法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许许多多的动物并不是平常的、简单的。在这本书里,许多动物都只生活在一个或者几个地方,比如九尾狐只生活在青丘山,象蛇只生活在阳山,等等。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此狭窄,说明这些动物在那时候就非常稀少了。所以从特定的角度说山海经事实上是一部珍稀动物名录。而把珍稀动物列出名录来,这本来就说明上古时候我们对动物的重视。 当然,这还不能说明人和动物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山海经强调一种美妙景象,那就是百兽和人和平相处。比如讲到沃之野的时候,就讲到“百兽相与群居”,就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类之间和平相处。在讲到臷民国的时候,“爰有百兽,相爱相处”,这个部落的人也和动物和平相处。这都说明了那时候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除此之外,山海经涉及到大量的神,但是不同的地方对神的称呼不一样。比如昆仑墟前的开明就是一个身材巨大的神,但是被称作开明兽。而著名的西王母,有的地方称作神,有的地方称作人。事实上,在山海经的很多地方,人神兽三者之间意义是混淆的。这不只是概念上的模糊,混淆其实也说明了当时人和动物以及神之间的地位具有平等性。 还有许许多多的证据。比如禹灭共工国的时候,杀了相柳。相柳所经过的地方,会留下大片的水渍,酸臭扑鼻,“百兽莫能处”,就是说动物无法在这些地方生存。这就是禹要杀相柳的原因之一,要给百兽找到生存之地。这虽然不能说明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地位关系,但也说明禹是爱动物的。 当然山海经和圣经有一些跟动物相关的情节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吃肉。《创世记》9章3节提到“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在山海经里,这讲到了,有一些部落“食皇”“食肉”。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是一样的。

0 阅读:4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

墨竹听风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