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号称GDP世界第四,马上世界第三;但其中有4个水分 印度在GDP统计上堪称“

雪声和弦 2025-05-27 18:23:22

印度号称GDP世界第四,马上世界第三;但其中有4个水分 印度在GDP统计上堪称“调整能手”,2015年莫迪执政后,将GDP计算的基准年份从2004-2005年调整为2011-2012年,GDP增长率随之上升; 去年又把基准年份改为2022-2023年,每次调整都让数据更好看,难免让人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其次是统计指标的“机巧”。印度所说的4.2万亿美元GDP是名义GDP,这一数据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尤其是汇率波动的影响。近期日元持续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印度在名义GDP上超过了日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印度有望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届时GDP将达到4.19万亿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IMF预测的是印度在2025-2026财年(即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却将其直接解读为2025年全年,急于“庆祝”的心态显而易见。 再者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虽然印度官员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实际经济增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GDP增速高低点之间的差距可达约4个百分点。 这种不稳定性给经济前景增加了许多变数,再加上地缘冲突等外部因素的干扰,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 最后是人均水平的巨大落差。即便GDP总量上去了,印度的人均GDP仍然处于低位。 根据IMF的数据,到2025年,印度的人均收入预计将从2013-14财年的1438美元翻倍至2880美元,但与日本约3.4万美元、中国约1.3万美元的人均GDP相比,差距巨大,印度经济“大而不强”“大而不富”的特点十分明显。 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印度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在制造业领域,富士康在印度由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工人罢工,甚至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如被曝出产品大肠杆菌超标)等原因,不得不撤离; 三星的印度工厂在2024年9月也遭遇了上千工人参与、持续数周的大规模罢工,外资企业在印度的劳资纠纷问题突出。 此外,印度经济所依赖的地缘政治优势并不稳固,其所谓的地缘战略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等大国,而美国战略收缩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外部赋予的优势能持续多久、能给印度带来多少实际好处,都值得怀疑。 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印度面临着来自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能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的来说,印度经济体量的增长是客观事实,但这背后既有统计方法调整带来的“修饰”,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如果只是追求GDP排名的数字游戏,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国民生活的实际改善以及深层社会矛盾的解决,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0 阅读:62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

雪声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