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惊!伊朗军方突然宣布:已做好随时打击以色列的充分准备。看来伊朗被彻底逼急了。
中东上空,近来又乌云压顶。以色列一席剑指伊朗最敏感地带的警告,瞬间点燃了德黑兰压抑已久的怒火。空气里,威胁与反威胁的火药味十足:一边是“果断且毁灭性打击”的狠话,另一边则暗指要把某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以色列5月23日警告可能打击伊朗核设施,德黑兰没过几天就强硬反击。伊朗总统和陆军总司令罕见地同步放话:一个宣称“伊朗比任何时候都强大”,另一个则直接表态“做好随时打击以色列的充分准备”。
革命卫队也没闲着,发出措辞严厉的警告,威胁一旦遭袭,必将发动“果断且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暗示不惜采取极端手段。伊朗军队也随即进入最高战备,摆出了一副背水一战的架势。
不过,长期观察伊朗与美以互动的人恐怕会想起,伊朗放狠话也不是头一回了。过去几年,虽然复仇的黑旗没少升,狠话也没少撂,但实际动作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有时还不如它那些代理人武装闹出的动静大。这种“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的历史,难免让这次警告的真实威慑力打了折扣。
但这次,伊朗似乎真有硬碰硬的底气。这底气,一方面来自它在核能力上的深耕。据说,伊朗的核心核设施早就转移到了德黑兰山区地下200米深的“核城”,关键的高纯度浓缩铀更是分散藏匿在三十多处伪装成清真寺或医院的地下工事里。这种“鸡蛋放一千个篮子”的策略,确实让精确打击难上加难,哪怕是F35扔下钻地弹,也怕是像大海捞针。
更关键的是,伊朗的算盘远不止于防守,而是一套精心策划的“组合拳”。这套“替代方案”多点开花:北边,黎巴嫩真主党有十五万枚火箭弹瞄着以色列北部海法港;南边,也门胡塞武装用着伊朗给的无人机和导弹,持续搅动曼德海峡的航运。
东边,伊朗革命卫队特种部队据称在阿富汗边境演练巷战,似乎在为某些边境状况做准备;西边,叙利亚的民兵则在戈兰高地埋设反坦克雷,时刻牵制着以色列。
这套打法,显然是冲着以色列日益严重的“铁穹焦虑症”去的,目的就是瘫痪其防空系统,或者至少让它手忙脚乱。
进一步看,伊朗选择这个时间点高调“亮肌肉”,恐怕还有别的算盘。一来,可能是想敲打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有些脆弱的民意基础,利用以色列民众因近期袭击产生的恐慌心理,毕竟,特拉维夫的地铁站至今还贴着“防空洞入口”的标识呢。
二来,这也被看作是对近期美伊罗马谈判破裂的回应,顺带给美国施加点压力,说到美伊核谈判,那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美国死咬着“零浓缩”不松口,伊朗则把已经到手的20%丰度铀燃料棒当成了护身符和谈判的本钱。双方就像在跳一曲蹩脚的探戈,你进我退,始终踩不到一个点上。
有意思的是,美国在这事儿上的立场,在一些人看来挺矛盾,嘴上喊着“绝不能让伊朗有核”,私底下却被指默许甚至协助以色列用F35之类的手段,对伊朗搞点小动作。
这种既想当裁判又想暗中“使绊子”的做法,恐怕也是把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逼急了,干脆把铀浓缩的进度条往危险的95%武器级猛推一把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中东这盘棋下到今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结。以色列最怕伊朗捣鼓出核弹,伊朗最担心政权被颠覆,而美国最不愿看到的,是冲突升级搞得油价飞涨,冲击全球经济。
各方都打着“自卫”的旗号,玩着一场高风险的“俄罗斯轮盘赌”,却好像忘了手里的枪,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塞满了六发子弹。当战争威胁也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和平反而显得格外脆弱和奢侈。毕竟,导弹的轨迹不会说谎,但政客的承诺,有时变得比离心机转速还快。
更麻烦的是,伊朗内部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有分析说,伊朗国内从上到下,想法并不统一:一派人琢磨着跟西方和解甚至妥协,或许觉得“跪下去”就能换来好日子;另一派保守势力则对政府在美以面前显得“软弱”相当不满,天天喊着要强硬反击、彻底复仇。
这种内耗,让伊朗对外释放的信号常常自相矛盾,行动上也显得犹犹豫豫。雪上加霜的是,伊朗的内部情报据称也“漏成了筛子”,不少针对以色列的计划,可能还没开始就泄了底,自然难有什么效果。
这种内部的分裂和情报的泄露,无疑削弱了伊朗的行动力,也给地区局势平添了更多变数。有种悲观的看法是,也许那些对西方抱有幻想的伊朗人,非得亲身经历一次阿富汗或叙利亚式的悲剧,才能看清某些大国有多不靠谱。但真到了那一步,后悔恐怕也晚了,苦果只能自己吞。
这么一看,眼下中东的紧张局面,是军事部署、核武攻防、代理人网络、大国博弈、内部矛盾和情报漏洞等一堆麻烦事儿搅和在一起的结果。这片土地,就像走在危险的平衡木上,一丁点火星都可能引爆积压已久的矛盾。
往事如烟
伊朗是第三个喜欢打嘴炮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