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竟然严重虚标?据巴铁国际时报报道,中国卖给巴铁的PL15E,说明书明明写的是射程145公里,可在印巴冲突中,竟然还能射中180公里的目标,严格的话不对版,严重“虚标”! 其实只要您要是真了解这里面的道道,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首先得搞清楚,导弹的射程可不是一个固定数字。就像您开车,理论上一箱油能跑 500 公里,但实际开的时候,路况、天气、驾驶习惯都会影响最终里程。导弹也一样,标称射程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出来的,比如载机在高空平飞、目标静止不动、没有电磁干扰等等。可到了实战里,情况复杂得多。 就拿这次印巴冲突来说,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战机是在 1.5 万米高空以超音速飞行时发射的 PL-15E,还采用了高抛弹道,也就是先把导弹打到大气层边缘再俯冲攻击目标。这种情况下,导弹飞行阻力小,速度衰减慢,射程自然就远了。 根据弹道仿真数据,这种发射方式能让 PL-15E 的射程提升 35% 左右,达到 195 公里。所以 180 公里的战果,其实是技术和战术配合的结果,根本不是虚标。 再说了,PL-15E 的技术底子本来就硬。它用的是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分两次点火加速,中段靠惯性滑行,末端再启动发动机锁定目标。这种设计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灵活调整速度和轨迹,既省油又能保持攻击力。 而且它还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和双向数据链,就算载机雷达被干扰,也能通过预警机或者其他战机提供的目标信息继续追踪,抗干扰能力特别强。这些技术堆在一起,就算射程超个几十公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还有个关键点,出口型武器通常都会 “留一手”。PL-15E 是外贸型号,性能参数本来就比中国自用的 PL-15 要低。就像您买手机,标准版和旗舰版配置肯定不一样。中国在出口武器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有时候会故意把数据标得保守一些。 比如 PL-15E 的 145 公里射程,可能只是 “有动力射程”,也就是发动机工作时能覆盖的范围,而实际最大射程可能更远。而且 PL-15E 的核心技术,像制导算法、抗干扰逻辑这些,都藏在软件里,就算印度捡到了残骸,也只能看到个外壳,根本摸不清门道。 另外,这次实战也验证了 PL-15E 的可靠性。印度 “阵风” 战机号称是四代半里的尖子生,结果被 PL-15E 在超视距外击落,连法国自己都承认了这事儿。要是导弹真的虚标,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呢? 反而说明中国的技术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巴基斯坦用的是十年前生产的 PL-15E(残骸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是 2015 年),十年前的技术都能打出这样的战果,现在的 PL-15E 只会更厉害。 最后还得说说国际军火市场的规矩。每个国家出口武器,都会根据政治、军事需要调整性能参数。中国一直是负责任的武器出口国,提供的技术数据都是基于标准测试条件的。 就算实际表现超出预期,那也是因为用户能灵活运用战术,把武器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就像您买了把菜刀,说明书上写的是切菜用,但大厨能用它雕花,这能算菜刀虚标吗? 所以啊,PL-15E 射程超了不是虚标,而是中国导弹技术过硬、巴基斯坦战术运用得当的结果。这事儿不仅没给中国丢脸,反而让世界看到了 “中国制造” 的实力。 那些嚷嚷着 “虚标” 的人,要么是不懂技术,要么就是故意带节奏。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别被这些杂音带偏了。
美军方表示,如果中国对台发动武统并划设禁航区,美方不得不击沉中方军舰。蔡正元表示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