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历贬值这么严重,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在鸡娃?我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明清时候,科举录取率已经非常低了,但各个家庭都在卷。原因是为什么,因为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指出,对普通人而言,科举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要向上流动,必须要通过科举。 就算是高官家庭,也有四分之三的几率下降为庶民,因为子孙科举考得不好。 《红楼梦》中贾府的衰弱,本质就是贾宝玉没有考好科举,没有当上官员,结果护不住大观园。如果贾宝玉考中科举,贾府再托举一下,至少混个中等级别的官员。俗话说,县令破家,知县灭门,中等级别官员虽小,但能护住大观园。 2、现代社会,上升的渠道和古代基本没有什么两样。《剑桥中国史》最后一卷、最后一章指出,现代中国和秦、汉在结构上并无不同之处。普通家庭要上升,比较合适的路径就是考编(科举),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创新领域的工作。这两条路径都需要学历。学历贬值与取得学历没有相关性,这是2个不相干的问题。因为学历本身是一个资格而已。就像你必须先成为童生,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学历,就是这个童生资格证书。 对普通家庭来说,学历就是一个资格,就要拿到手,至于这个资格是否贬值,是不需要考虑的。滑稽的是,有些人大谈可以依靠军功上升阶层,问题是这个军功就在打天下那个阶段,早就被人家分完了,你钻不进去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李开元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以及何冠环的《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普通人根本没有路子进去。这里唯一开放的路子,就是科举考编,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工作。 3、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一下周雪光的《国家与生活机遇》,里面很直白写了,父母对子女职业的影响。该书提到,如果父亲是官员,那么子女成为官员的相关系数高达0.7。想要搞清楚更深的门道的,去阅读冯军旗的《中县干部》,里面的案例很生动。 4、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开篇就提出,按照血缘关系分配资源是人类恒久的法则。官员家庭害怕自己的地位跌落,拼命去托举自己的子女。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鸡娃本身也是托举子女的一个办法。让他们能够升上中层,不至于跌落底层。因为一旦成绩不好,去读了职业高中,跌落底层,结果就是如凤凰周刊一篇报道写得那样,会陷入无尽的深渊,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现在学历贬值这么严重,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在鸡娃?我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明清
梦里花落香
2025-05-26 17:55:29
1
阅读:17197
游戏人间
中专生喜欢大学生,大学生不一定喜欢中专生,大学生有一种书生气,社会普遍喜欢,所以考上大学好一点。大学生是需要的,提高国民素质,研究生是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脑力和研究生差不多,就业足够了,研究生多玩了几年。
用户10xxx41 回复 05-29 09:26
以前大学生书生气,现在职高改个名字叫大学,哪来的书生气?
1100032 回复 05-29 06:08
现实是,不但有工厂、生产线,还需要有设计和创新。社会不会只需要你这种搬砖的,更需要有搬砖机,只是目前设计人员不足,顾不上搞搬砖机。
zhan
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扩招太严重,就算985大学生也有90%根本挤不进好的单位。 本质上就是一个假科举。真正的科举不会在兑换的最后一步逗你玩的。
浮云悠悠 回复 05-29 01:24
高考可不对应古代科举,公务员考试才是,有了学历才有了科举的资格
和谐社会
什么叫教化,大学生乖宝宝多了可以安心睡觉
用户91xxx29
怎么就“学历这个资格是否贬值,是不需要考虑的...”?目前实际情况就是大学象原来的高中一样在普及,经济条件过得去的无所谓,但如果是普通家庭就是为了孩子考上一个类似原来高中一样普遍的水大学,付出巨大代价让整个家庭彻底陷入困境,头脑稍微清醒有点见识、理智的家长就不会这样做。
自由的灵 回复 05-29 06:33
这个悖论性质的逻辑联系,普通人及家庭很少有先见之明,自知之明(包括见识,眼界,理智理性)
尼莫
文章写的符合现实,给作者点赞[点赞]
用户45xxx35
啥叫学历贬值?好的工作永远有,好的岗位也在持续的新陈代谢,啥年代都看那个优秀排序而已,就算是古代,秀才的称呼都改名叫举人,但命运还是秀才的命运
用户12xxx95 回复 05-29 12:26
文盲一个
平平安安 回复 05-29 10:12
明朝秀才和举人,是两回事。举人有大量免税,秀才没有。穷秀才,富举人,说的就是明朝。
AKD卢
问题不在于科举本身,而是获取科举资格时出了问题。
7分努力3分佛系的青年
终于发了一篇清醒的文章。学历贬值确实不是我们不取得高学历的借口。现在很多人抱怨社会不公,机会没留给自己,不过事实呢?人家名牌大学的硕博就是有更多的选择,更容易获得高薪,那你为何不努力考个好大学呢?我20岁前半段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毕业后工作了5年发现经济下行压力大不大我的学历已经不突出,所以又去留学拿硕士学位,现在在大专工作。这又准备出去读博士,回来当副教授,这就是纵向的大发展。后知后觉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知后觉然后无动于衷。
用户65xxx93
穷人家庭,稍有理智的家长不会花那么大资本去考本科,拼一个三流的本科不如学一门手艺!
海马 回复 05-29 05:39
现在招聘大专生是有工作的底线,稍微好一点的本科起步,中专临时工现在人事都嫌弃他们,不读大学怎么办
浮戏山
大学毕业最多称之为秀才,刚入门而已,上岸了才叫举人
用户10xxx37
考教师编制很多地方都已经要研究生了,教师职称评审也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才能加分了,,也就是说本科已经和以前的大专一样,,但是如果连本科都没有考上的话,,那只会跟难过了,
那个
其实他又用985、211以及提前批来区分了以前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你要想你的大学学历含金量跟以前差不多,至少至少记得考个提前批吧。你说你的二本大学学历贬值了,其实你考这个二本大学的难度比以前考大学的难度低太对了。
用户10xxx63
孩子从小开始,几乎都会被反复问到,长大了干什么。其实这在潜移默化中反复强化了一种观念,就是自己长大了要去更好更高的层次生活。可还没等长大,他们可能已经发现,这事儿谈何容易噢。据说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有上千万。除了北漂,各大城市都有各自的"漂",几百万上千万。他们都是有学历的(上海平均学历硕士),毕竟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你连漂的资格都没有。可结果是啥?结果是虽然你考上大学了,也读了研究生,更去了一线城市工作生活,但结果还是卷。因为你不去卷,你还是会跌落底层。比如以前女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高校的行政岗,这个比考公做基层公务员还要好。但是现在高校压缩行政岗,四五十岁的人可不是改革对象。那么年青人不去卷那正好边缘化你了——马上淘汰啊。那淘汰不就是跌落底层吗?所以底层的家庭让孩子学个手艺,等结婚了拼命要彩礼,尽量给孩子换个未来的保障。但是如果孩子考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也去了大城市工作。他自己未来有保障。这时候父母更多考虑的是孩子们别再跌落。这时候的婚姻更看的是男孩子的能力。就是说一旦自家女儿被边缘化,被淘汰,开始躺平。那男人能继续托举住女孩,保证她不跌落。
用户20xxx85
人民币贬值钱就不重要了吗
summer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混四年拿个文凭,纯粹浪费人力,政府应该把一本大学录取率控制在5%,二本控制在15%,两成年轻人进去大学就可以了
用户10xxx36
点赞👍关注[点赞]
冰城黑蝶
[微笑]教育是一门生意。自古至今都是
lhmzd
科举比现在卷多了,一年一个状元,
小白
1400多万人参加高考!
习惯孤单
根据我的观察,考上大学的人中真正的人中龙凤不超过百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纯粹混了个文凭并从事与专业不同的职业
鞭长莫急
因为家长们大多自己没有什么学历,年轻时谋生感觉辛苦,所以自然想在孩子身上找回,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坐上办公室工作。但是如今已不是二三十年前,就像给我家干装修的木工师傅,他儿子去年211毕业到现在也没个着落,三四千一个月的又不想干,从初中高中补课到大学供出来花了三四十万,还远不如自己一个木工赚钱多。我跟他说你家出了个名牌大学生光宗耀祖呀,他却一脸苦笑,还得继续干活赚彩礼钱。
一只爱游泳的鱼
说得很现实
夏天多一点
读书主贵,发科甲
cdyg13
列了这么多参考文献,显摆?
胡文
中考分流50%,高考筛掉50%,那么最后25%的孩子是大学生,人群中4个里一个大学生,比较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很多中考被分流的孩子又通过各种渠道成了大学生,高考筛掉的那部分人又上了野鸡大学。说到底就去 教育产业化 惹的祸!
烛照
不否认学历有用,但谁TM告诉你学历靠读书好,清华北大40%考进去(真人才门面),60%是关系户。而且有钱人又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比如郭德纲儿子。
用户16xxx07
作者的意思是卷不过,就动用门阀关系
gdxnlili
怎么读了职高,就跌落底层?狗屎自费大专有屁用?这篇文章满满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