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把歼-10生产线给巴基斯坦,或者和它们合作生产?答案是不会!有人可能说了,枭龙都和它们合作生产了,外销效益也不错,但枭龙是枭龙,歼-10是歼-10,两者真不在一个高度上。 枭龙从一开始,就是为出口量身定制的“平替货”,定位就是低端实用款,说得直白点,它就是一个“超级歼七”,能飞能打就行了。 当年成飞缺钱,需要巴铁帮忙投点资,干脆联合研发了一把,巴基斯坦也确实出了钱出了力,但别以为真是五五开,关键核心的东西,小巴根本摸不到。 (每天更新您关心的事,欢迎点赞关注,点进主页我们一起看世界!) 说白了,枭龙就是权宜之计,是当年成飞为了活下去,搞的一条出路,但歼十,那可完全不一样了,那可是中国空军腾飞的标志,是一群军工前辈几十年苦干硬拼,搞出来的“挣气机”。 早年还得靠俄制发动机,现在全身上下已经实现彻底国产化,真正的中国血统,硬核到不行,歼十不是哪个国家想碰就能碰的,也不是靠几句兄弟情就能换来的。 这种从0到1干出来的主力战斗机,背后承载的是技术积累和产业完整性,不是单纯一个飞机的问题。不是你给个钱就能“合作”的。 而且现在的情况也变了,以前飞机好不好卖,还真得靠人脉和推销,但自从歼十在国际市场上露脸后,尤其是中东、东南亚这些地区对它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根本不愁订单。 哪怕我们不主动推,买家也在排队谈合作,成飞现在主攻的是歼二十,歼十的生产已经慢慢往“贵飞”转了,这种时候怎么可能再掏出一部分线给别人去生产? 外包出去,不仅技术有流失风险,还可能影响自己交付节奏,实在没必要。 很多人担心,如果不给巴基斯坦歼十,他们对印度是不是没底气了,其实没那么严重。 中国如果真看巴基斯坦有实战需要,可以直接转让整机,甚至是现役库存,历史上这么做过。 而且,从地缘角度看,维护巴基斯坦的稳定,对我们本身也是有利的,这层关系不会因为一条生产线变味。 再退一步说,现在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心,正在向更高端转型,歼十虽然重要,但技术上已经不是最前沿了。 未来如果真的考虑输出更多战斗机,不一定非得是歼十,也可能是歼十的改进型,或者新平台。 但这些也只能是整机外销,不会是联合生产,这是我们对军工出口一贯的底线,谁也不例外。 说到底,技术合作有界限,兄弟国家也有边界感,你可以帮他,但不能什么都给他,生产线这事儿,不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角度:生产线这东西,不只是造飞机的地方,它是一整套产业链的承载体。 转一条线出去,带走的不是几台设备,而是背后的供应商、技术流、工艺体系、培训系统,甚至包括一些还没全面公开的核心细节。 你可以卖整机,可以卖技术支持,但生产线?这相当于直接把最核心的底层能力分出去了,和简单的军贸是两码事。 更别提现在中国军工,已经进入新一轮升级周期,歼十这类第四代战斗机(按西方划分是三代半)虽然依然是主力,但技术代际上已经被歼二十、歼三十五这些新机型,拉开了代差。 未来如果真要对外扩展军贸,合作重心,应该放在更适合出口的专门平台,而不是动用自己核心作战序列的主力产品。 说白了,歼十是中国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搞合作秀的。 所以问题来了:一条生产线值多少钱?值不值把未来的升级能力和战备能力打包出去?值不值为了兄弟情,让自己的战略安全和话语权打折?
中国会不会把歼-10生产线给巴基斯坦,或者和它们合作生产?答案是不会!有人可能说
时光浅唱间
2025-05-26 16:20:13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