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向中国每年出口20亿,都是些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这些看似冷门的产品,却在中朝贸易中撑起半边天——比如假发、假睫毛、煤炭、高丽参,甚至电力,乍一听邪门,但背后全是朝鲜在国际制裁下憋出的生存绝招。 首先说说假睫毛和假发,这俩东西可是朝鲜的“出口王牌”,2023年出口额就高达11.77亿,占了总出口的57%。 这事儿还得从山东青岛平度说起,那儿号称“全球睫毛之都”,全世界七成假睫毛都从这儿出去。好多睫毛毛料和假发半成品其实是先运到朝鲜,让当地女工手工加工的,加工完再贴“中国制造”的标签,卖到欧美。 为啥?还不是因为钱——同样一顶高端假发,国内加工费1000块,在朝鲜300块就能拿下,像“朝鲜手勒毛”这种工艺,工人得一根一根把睫毛勒上去,这么费功夫的活,也只有朝鲜能靠低成本硬扛。 除了“头顶生意”,朝鲜的传统强项是挖地底下的宝贝。煤炭、铁矿、菱镁矿这些矿产占出口总额的11%,约2亿人民币。 就拿茂山铁矿来说,通钢集团2005年花70亿买了50年开采权,这矿的铁含量能达到63.5%,比国内大部分铁矿都富;煤炭更牛,要知道,朝鲜的无烟煤质量相当好,丹东港和日照港常年停满运煤船,东北的钢厂特别喜欢用。 更绝的是,朝鲜菱镁矿储量全球第一,这些白花花的石头运到中国能做成耐火材料,说不定您家楼下炼钢炉里就有朝鲜矿的影子。 再看吃的,朝鲜的高丽参堪称“东方黄金”。开城那地儿的人参,因为独特气候和土壤,皂苷含量比韩国参高出30%,国内懂行的买家只认这一口,戏称韩国参为“棒子参”。2023年全球高丽参市场89亿美元,中国占了近两成,朝鲜的野山参在同仁堂专柜能卖到万元一斤,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还有帝王虾和海贝,高纬度冷水里长出来的海鲜,肉质紧实得能当刺身,丹东边贸市场上,朝鲜渔民凌晨三点用渔船偷运过来的帝王虾,一筐能换两车中国方便面。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电力出口。2023年朝鲜居然往中国卖了5.36亿度电,赚了1.57亿,够北京市民开半年空调。 当然,这事还得感谢鸭绿江上的水丰水电站,这地儿本来就是中朝联合管理的,可朝鲜那一半机组老化得跟老爷车似的,发电全靠中国技术人员维护。为了感谢咱们,他们就把自己用不完的电,通过跨境电网卖给咱们。 最绝的是朝鲜的“羊毛生意”。2023年他们出口了5300万美元的人造毛料,这些毛料大多用来做围巾、手套。您可能纳闷,中国自己不产羊毛吗?问题就在这儿——朝鲜的毛料其实是“二手货”。他们从中国进口废旧纺织品,拆解后重新纺成毛线,再低价卖回来。这种循环操作既能规避制裁,又能赚点外汇,堪称“穷国智慧”的典范。 这些商品看着五花八门,其实全是朝鲜在制裁夹缝里的生存策略。假发靠人力成本,矿产靠资源家底,电力靠地理优势,高丽参靠自然馈赠。 现在回头看,朝鲜就像个精打细算的小商贩,把能用的资源都榨干,在国际制裁的钢丝上走得小心翼翼——毕竟一年20亿的出口额,还不够人家大国一个小时的贸易量呢。可对朝鲜来说,这就是生死线啊。
特朗普威胁欧盟:如果持续进口中国商品,将在6月1日起进口自欧盟的商品征收50%关
【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