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徐女士买小青菜时,意外在袋中发现价值4万多的金手镯。她心善,做了20多年公益,赶忙去找卖菜奶奶归还。不料奶奶一口咬定没丢东西,还当众大骂她是骗子。徐女士虽憋屈,但仍坚持还手镯。下午奶奶拿着发票和5000元红包登门道歉,徐女士没收红包,只还了手镯。这事尽显人性善与疑,徐女士的选择令人肃然起敬。 据2025年5月22日极目新闻报道,徐女士像往常一样去菜市场买菜。路过一个路边摊时,她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正守着几捆小青菜,那青菜绿油油的,看着十分新鲜。 徐女士想着家里正好缺青菜,就蹲下来挑了几捆。奶奶热情地帮她把菜装进袋子里,徐女士付了钱,便提着菜回家了。 回到家,徐女士把菜从袋子里拿出来,准备清洗。就在她翻动青菜的时候,一个金灿灿的东西从菜叶间滑落了出来。 徐女士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金手镯!她心里“咯噔”一下,这手镯看起来沉甸甸的,工艺也很精致,估计价值不菲。她赶紧上网查了查,好家伙,这手镯居然价值4万多元呢! 徐女士这人,心地善良得很,她已经做了20多年的公益了,平时就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这昧良心的事,她可干不出来。她顾不上多想,立刻拿起手镯,匆匆出了门,又回到了卖菜奶奶的摊位前。 “奶奶,您看看,这是不是您丢的手镯呀?我刚才买菜的时候在袋子里发现的。”徐女士把手镯递到奶奶面前,诚恳地说道。 没想到,奶奶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警惕的神情,大声说道:我可没丢什么手镯,你别想拿个假东西来骗我。说不定是你自己放进去的,想讹我钱呢! 奶奶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对着徐女士指指点点。 徐女士被奶奶这一顿骂,心里委屈极了,她没想到自己好心来还手镯,却被当成了骗子。 但她转念一想,这手镯毕竟不是自己的,不管奶奶怎么说,自己都得把手镯还回去,不能占这个便宜。 到了下午,徐女士正在家里休息,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她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卖菜的奶奶。奶奶手里拿着一张发票,还有一个红包,脸上满是愧疚的神情。 奶奶说着,就把发票和红包往徐女士手里塞。姑娘,上 午是我错怪你了。 我回家仔细想了想,这手镯可能是我老糊涂了,不知道啥时候掉进菜袋子里的。这是手镯的发票,还有这5000块钱,就当是给你的补偿,你别往心里去。 徐女士连忙推辞道:奶奶,这红包我可不能收,这手镯本来就是您的,我给您送回来是应该的。您以后可得小心点,别再弄丢东西了。 说完,徐女士把红包又塞回了奶奶手里,只留下了发票作为证明。 从徐女士与卖菜奶奶之间的事件来看,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拾得遗失物相关法律规定。 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在本案中,徐女士在购买的小青菜袋中发现价值4万多元的金手镯,该手镯属于遗失物,徐女士作为拾得人,有义务将其返还给权利人,也就是卖菜奶奶。 徐女士主动返回摊位寻找奶奶归还手镯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她对法律的尊重以及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而卖菜奶奶一开始的行为则存在一定问题。当徐女士归还手镯时,奶奶一口咬定没丢东西,还当众大骂徐女士是骗子。 从法律角度而言,奶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无端怀疑并指责徐女士,侵犯了徐女士的名誉权。 奶奶的过激言语,使得周围人对徐女士指指点点,对徐女士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不过,奶奶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午拿着发票和5000元红包登门道歉。这一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对自己不当行为的补救。 奶奶认识到手镯可能是自己丢失的,主动承认错误,并试图通过给予红包的方式进行补偿,体现了她内心深处仍有善良和知错能改的一面。 综上所述,在这起事件中,徐女士的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展现了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而奶奶一开始的行为虽有不当,但后续能及时纠正,也值得肯定。 这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里的善与疑。徐女士在面对巨额财富时,没有被诱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善良和诚信。 而奶奶一开始的怀疑和指责,虽然让人有些心寒,但后来她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登门道歉,也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有着善良的一面。 徐女士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都应该学学徐女士,别整天想着占小便宜,多做点好事,心里才会更踏实。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浙江上虞,徐女士买小青菜时,意外在袋中发现价值4万多的金手镯。她心善,做了20多
花开富贵有余
2025-05-23 16:2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