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7岁一辈子没看过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小心翼翼地说:“支个电视行

小博大史 2025-05-23 13:46:44

2008年,97岁一辈子没看过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小心翼翼地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要花多少钱?”意思是如果贵的话,就担心儿子不够钱买。

有个老头活到九十七岁还没看过电视,这人就是咱们国家鼎鼎大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事情发生在2008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北京胡同里的梧桐树开始掉叶子,老爷子坐在藤椅上犹豫了半天,终于跟儿子开口:"要不咱家也支个电视?这物件得花多少钱?"

说这话时他手指头捏着旧中山装的衣角搓来搓去,生怕给儿子添了负担。

这话搁现在年轻人耳朵里听着新鲜,可要放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就再平常不过。

钱学森住的那房子还是五十年代的老单元楼,白灰墙皮都掉得斑斑驳驳。

厨房里常年摆着个搪瓷缸子,里头泡着半拉硬馒头,这是老先生对付午饭的家当。

组织上实在看不下去,前前后后来了七八趟说要给换房子,老爷子每回都拿拐棍敲着水泥说:"国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这把老骨头住金銮殿能多活几年?"

别看老爷子日子过得抠搜,心里头可亮堂得很,每天雷打不动要听新闻,原先订了五份报纸,后来眼神不济事,家里人给换了台红灯牌收音机。

可年岁不饶人,耳朵渐渐背了,收音机音量拧到最大,他得把耳朵贴在喇叭上才能听个断断续续。

那天听见广播里说神舟七号要上天,急得他直拍大腿:"这么大事儿我咋听不真亮呢!"

儿子钱永刚最懂老父亲的心思,第二天就蹬着自行车跑王府井百货大楼。

那时候平板电视刚时兴,他站在柜台前掰着手指头算账:二十九寸的显像管电视得两千多,顶他三个月工资。

售货员看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好心提醒:"同志要不看看十四寸的?还能便宜八百。"

钱永刚咬咬牙,还是把那个最大的电视机搬回了家。

电视机进家门那天,钱学森像孩子过年似的围着纸箱子转了三圈。

等接上电源,新闻联播里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声音蹦出来,老爷子眼眶子直发酸,打从美国回来半个多世纪,头回把国家大事看得这么真真切切。

从这以后,老爷子天天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有时候看到农业丰收的镜头,他能咧着嘴乐上半天。

要说钱学森这辈子最在意的,还得数回国那档子事。

那是1955年的夏天,美国西海岸刮着燥热的海风,钱学森攥着本《人民日报》,上头登着中美两国谈判放归中国科学家的消息。

其实他早五年就想回来,可美国人哪舍得放走这个能顶五个师的人才?硬是扣了他五年,白天有FBI盯梢,晚上睡觉都得留个心眼。

最悬乎那次是在洛杉矶移民局,美国人把他关进特米诺岛监狱。

十五瓦的灯泡昼夜亮着,审讯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翻来覆去就问一句话:"你那些空气动力学资料是不是准备带回中国?"

钱学森梗着脖子回:"我脑子里的东西,你们管不着。"

后来还是加州理工学院凑了一万五千美元保释金,才把他从铁窗里捞出来。

等真正坐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那天,钱学森把船舱窗户擦得锃亮。

海浪拍打着船身,他攥着夫人蒋英的手直哆嗦:"总算能回去盖咱自己的大楼了。"

这话说得轻巧,可后来有人查档案才知道,当时美国人使坏,扣了他八百多公斤的研究资料,连张演算纸都没让带出来。

回国后的日子比在美国还忙活,钱学森带着年轻人在荒滩上搭帐篷搞风洞实验,饿了啃两口窝头,困了裹着军大衣往地上一躺。

要说老爷子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那股子较真劲儿,搞两弹一星那会儿,数据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他带着团队打算盘、拉计算尺,硬是没出过差错。

有次导弹试射前夜,他在戈壁滩上顶着十级大风检查数据,砂子打得脸生疼,愣是趴在图纸上护着关键参数。

第二天导弹成功升空,他蹲在观测站外边啃凉馒头,说这是最香的一顿饭。

到了晚年,钱学森的名气越来越大,可脾气还是那么倔。

记者扛着摄像机来采访,他拄着拐棍就往书房躲:"我那些事有啥好说的?要拍就去拍车间的工人同志。"

他得过的奖章证书全锁在樟木箱子里,唯独把1959年的党费缴纳证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

2009年深秋,长安街两旁的银杏树金黄耀眼,病床上的钱学森已经说不出话,手指头总往窗户方向比划。

儿子把电视机搬到病房,新闻里正播着国庆阅兵的盛况。

老爷子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嘴角微微翘着,手指在床沿上轻轻敲打节奏,就像当年在戈壁滩上听着导弹升空的轰鸣声。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