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歌手丛飞身患癌症去世,停止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家长打电话来质问:“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么!” 一个将毕生精力几乎全给了别人的人,在他生命走到尽头时,接到的竟是受助者的电话质问。屏幕冰冷,却传递着带着催促和不解的责备:“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吗!”电话这头,他正躺在医院病床上,胃癌晚期,已是油尽灯枯。 这个人叫丛飞,他本可以用歌声赢得鲜花掌声,过上优渥生活,可究竟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条路?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的人生最终定格在这令人心痛的一幕? 丛飞的故事,要从他极度贫困的童年说起。在物质匮乏的小山村里,他很早就懂得生活不易,帮家里干活。但也正是在劳作间隙,他无意中发现了内心对音乐的狂热。 也许是天生的天赋,这个平日略显沉默的男孩,听到旋律就会跟着唱,而且唱得动听。大人的夸奖,就像一颗颗小火种,在他心中燃起了成为歌手的梦想。可是,现实火焰很快浇灭了这份憧憬——贫困的家庭根本不可能供他学音乐。 无奈之下,丛飞中学没毕业就辍了学,早早踏入社会。但他没放弃,一直渴望能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许老天看到了他的执着,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选择了南下发展。 初到广州的日子异常艰难,没有工作,为了糊口,他只能在街头卖唱。直到一次偶然,他演唱的歌曲打动了一位听众,得到了资助和鼓励,这让他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虽然在广州闯荡了两年依然没有太大起色,但他没灰心,转战深圳。深圳同样不好过,睡过桥洞,举目无亲。不过,凭着歌唱的才华,他渐渐有了些收入,租了一间很小的住处,总算站稳了脚跟。而正是这个小小的立足点,成了他日后投身慈善的起点。 1994年,他在成都参加了一场为失学儿童举办的义演,这场演出彻底改变了他。看着那些孩子,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份强烈的共情让他毫不犹豫,当场就把身上仅有的2400元现金全部捐了出去。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笔钱能帮助20个孩子重返校园时,丛飞内心深处有什么被彻底触动了。他觉得,也许这才是他真正该去做的有意义的事。自那以后,帮助贫困学生成为了他最大的动力。他更拼命地唱歌,随着名气渐长,收入也提高了。但他并没有把钱寄回家里改善家境,而是几乎全部投入到对贫困孩子的资助上,自己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 到了1996年底,他更是正式成为深圳首批“义工”。据统计,丛飞一生参与了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元,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其中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他用几乎全部的热情和积蓄,无私地献给了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们。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时,2005年,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这个噩耗,不仅意味着他生命的倒计时,也断了他继续资助孩子们的能力——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甚至连治疗的钱都需要向朋友借,依靠好心人捐助。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曾受他帮助的家庭,没有多少人来看望他,打来电话的倒是一个接一个。不是关心,而是催问钱款,责备承诺未能兑现,话语里充满了不解甚至是指责。 “你当时说的是一直资助我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怎么现在他才上初中,你就准备断了?你这不是坑人骗子吗!”电话里传来的质问咄咄逼人,虚弱的丛飞只能勉强解释:“我现在病得很重,没法表演,也没挣到什么钱,真的很对不起。” 可对方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追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能把钱寄过来?”这些冷漠的话语,就像利剑一样字字刺痛着这位重病缠身的好人。丛飞的家人和朋友得知后,都替他愤愤不平,觉得他资助了“白眼狼”。 可丛飞本人却表现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宽容和坚持,即使在治疗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他也只给自己留了勉强够两三个疗程的钱,将剩余的好心人捐款全部寄给了山区,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资助。 虽然有些受助者确实让人寒心,但不是全部。他也收到不少孩子们的来信,关心他身体,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那些稚嫩的温暖,是他最灰暗日子里仅有的慰藉。他曾说,做好事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得到”,让他的人生更有意义。他不是为了名利,只要孩子们得到了真正的帮助,他就心满意足了。 到了2006年初,丛飞病情急剧恶化,仅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命。最终,在四月,年仅37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依然没有忘记奉献,立下遗嘱,将眼角膜捐献出来,希望他人能因此重见光明。 他走的时候,许多受助过的人前来送别。正像他的人生写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确实做到了。愿天堂不再有误解! (参考信源:南方网-南方日报)
2005年,歌手丛飞身患癌症去世,停止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家长打电话来质问:
时代观察者
2025-05-23 01:40:0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