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做记号边走。地主

诸葛利剑 2025-05-22 19:35:35

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做记号边走。地主见状挠了挠头:“太君,这么走太慢了,这条路我熟悉,跟着我走不会迷路的!” 1937年腊月,东北小兴安岭的雪原上,一个普通地主黄有带着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走边在树上刻记号,黄有却挠挠头说:“太君,这么走太慢了,这条路我熟,跟着我准没错!”表面老实听话,实则暗藏心机。这300多鬼子最后怎么样了?黄有葫芦里卖的啥药?他咋就能把侵略者耍得团团转?故事背后藏着啥惊人真相?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黄有生于1899年,黑龙江呼兰县人,1920年迁到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开垦4500多亩地,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大家都叫那片地“黄有屯”。他不是啥大人物,穿着粗布衣,干活不含糊,常帮乡亲们渡难关。冬天缺粮的,他就分米面,年节还请大家吃顿热乎饭,村里人都说他够意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占领东北,烧杀抢掠,黄有看不下去,1931年加入红枪会,带着乡亲们夜里偷袭鬼子巡逻队,破坏补给线。1934年,中共汤原县委号召地主捐物资抗战,他二话不说,拿出5匹马、10支枪,还卖了100多担粮食,把钱全给了游击队。乡亲们都竖大拇指,说他够胆量。 1935年,黄有加入汤原游击队,成了共产主义者,干过连指导员、检查股长,负责运粮食弹药,经常冒着枪林弹雨跑后勤。1936年,他帮着建小兴安岭汤旺河的东北抗日军政学校,搬木头搭校舍,培训200多干部,晚上跟学员聊战术,忙得脚不沾地。他的信念就一个:打鬼子,保家园。 1937年腊月,小兴安岭东麓冷得要命,雪厚得没膝,鬼子闯进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把黄有从家拽出来,逼他带路找抗联密营。他假装顺从,心里早有主意。鬼子怕迷路,走几步就在树上划记号,他故意磨蹭,时不时停下装迷糊,把队伍往原始森林深处带,绕开抗联的“四块石”密营。林子密得看不见天,雪深得走一步陷一步,鬼子冻得直哆嗦,干粮也吃光了。 走了四五天,200多里路,黄有把鬼子领到个废弃的抗联营地。鬼子以为找着目标了,累得瘫那儿扎营休息。他趁着夜黑,假装捡柴溜了,凭着自己留下的暗记跑去找抗联指挥员冯治纲,把鬼子的位置和惨样全说了。抗联40多人连夜赶到,天刚亮就摸到营地边,趁鬼子睡得懵圈发动袭击。两小时不到,40多鬼子被干掉,其他的冻成冰棍,没一个跑掉,还缴了不少枪支弹药。 黄有这仗打得漂亮,可自己也伤得不轻,逃跑时手脚冻坏,化脓感染。战时没啥好药,他硬撑着干活,1938年3月伤重去世,才39岁。抗联战士给他办了个简单悼念,乡亲们都说他死得值。后来,他的事迹传开了,村里给他立碑,写着“抗日英雄黄有”,清明时大家总去祭奠,小孩听着老人讲他咋引鬼子进山,都佩服得不行。 黄有用命换来的胜利,成了抗战的一个缩影。他不是啥高官大将,就是个普通地主,可他愣是凭着聪明和胆子,把300多鬼子坑进雪山。这精神多硬气!你咋看黄有这人?搁你身上,碰上这事你敢不敢干?评论区聊聊吧,别让这英雄白干,咱们得记住这历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