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失效;明明没有棉花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军事上,阿方提出的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 我们人性中比较可怕的一面是什么? 他心里琢磨着,中国经济也挺困难的,勒紧裤带省下来的东西就这样给了出去,却没收到好的效果,还助长了对方的依赖性。 这事儿在他心里翻来覆去好多次,最后他还是决定,得把真实情况说出来。 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当时负责欧洲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把看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都说了。 信里大概的意思是,援助要量力而行,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规模,内容,方式都得重新好好想想,乔冠华看了信,挺佩服他敢说,就把信转给了中央。 后来耿飚回国,李先念夸赞他真诚耿直,毛主席看了信,也肯定他是个好大使,觉得他敢讲真话,反映了真实情况。 就根据他的意见,我国对援助阿尔巴尼亚的一些做法做了调整,耿飚这种实事求是的劲头,在他干外交的路上可不止这一回。 早前在1956年,他当驻巴基斯坦大使的时候,研究历史资料,发现中巴的边境问题里有个叫坎巨提的地方挺特别的。 那时候,中国有些地图还把这个地方标成是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属于中国的飞地。 但其实,坎巨提在中国元朝时跟中国有过联系,可如今咋爱巴基斯坦内部,想管也不好管。 耿飚觉得,搞清楚这个事对国家主权太重要了,不能糊弄。他就和大使馆的同事们,还找了专家,一块儿仔细查资料,核对历史。 大家研究下来,觉得坎巨提作为中国的飞地已经是名不副实了。 为了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两国关系,还是应该正式承认它属于巴基斯坦,回国述职时,他就把这个想法和周总理说了。 周总理听了很重视,让国务院和外交部去研究,最后同意了他的建议,到1963年中巴划边界的时候,中国正式确认坎巨提划归巴基斯坦。 当然,中国也争取到了克里青河谷划归中国,这事儿虽然涉及国家领土,但耿飚他们凭着认真的态度和敢于面对事实的担当理顺了问题,也促进了中巴友好。 像耿飚这样,在外交场合敢说真话,坚持原则的,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不少人。 比如陈毅元帅当外交部长那会儿,就特别豪爽坦率,在记者会上直接回答问题,面对西方记者问中国核能力时,他公开表示原子弹还是要搞的。 还有像程涛,他当驻摩洛哥大使时,就主张外交官说话要接地气,讲“大白话,大实话”,用坦诚和幽默化解矛盾。 面对德国记者质疑中国人权问题时,他平平静静地回应,说中国有法律保障人权,外国人违法了照样要受法律制裁。 章汉夫也是早期外交家,参与中美谈判,提出了中国领海主权是12海里的重要建议并被采纳。 潘自力在特殊时期当驻苏联大使,处理复杂的中苏关系也很冷静,讲求原则。 还有像姬鹏飞,黄镇,韩念龙这些最早的“将军大使”们,他们身上那种军人的耿直作风,也为新中国外交打下了基础。
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
晨凯的趣事
2025-05-22 16:4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