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国会听证的时候,提到——特朗普不会出席今年11月在南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会议。这件事情的尴尬之处在于,此时此刻,南非的总统拉马福萨正在美国进行访问。
外交场合的时机选择往往能传递强烈信号。就在南非领导人拉马福萨踏上美国土地展开为期四天(5月19日至22日)的工作访问期间,鲁比奥的这番表态无疑给对方当头一棒。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拉马福萨次日还将踏入白宫与特朗普会晤,这一消息必然会让白宫会谈笼罩在尴尬气氛中。
拉马福萨此次不远万里来到华盛顿,怀揣着两大核心目标。其一是修复两国关系裂痕,特别希望能亲自邀请特朗普参加今年11月在南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然而鲁比奥的公开声明已经让这一愿望化为泡影。其二是寻求经济合作新机遇,尤其渴望与南非裔企业家马斯克建立联系,推动星链网络服务在南非落地生根。毕竟马斯克出生于南非,这层故土情谊或许能成为合作的催化剂。
即便拉马福萨使出浑身解数,恐怕也难以改变特朗普对非洲大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态度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特朗普对非洲国家的轻视已不是秘密。他在首个任期内曾公开用极具侮辱性的"粪坑国家"一词形容非洲国家,这种言论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看法。
南非近期在国际舞台上的立场与特朗普的外交偏好背道而驰。南非主导了针对以色列的国际法院诉讼程序,在内塔尼亚胡案件审理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对于一向亲以色列的特朗普而言,这无异于触碰了他的外交红线。
第三点更触及价值观层面。特朗普不仅奉行"美国优先",其政治理念中还隐含着"白人至上"的色彩。他对南非推行的种族平权政策深感不满,认为这些措施变相剥夺了当地白人的权益,多次要求南非政府放弃这些他眼中"不公平"的政策。
综合这些因素,特朗普对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冷淡态度,既源于现实政治考量,也反映了他骨子里的优越感。即使拉马福萨今天在白宫与特朗普面对面交流,恐怕也难以撼动非洲在特朗普外交战略中的边缘地位。
这一外交插曲引发思考: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非洲国家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是继续寻求与传统大国的合作,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国际伙伴?
我思故我die
除非曼德拉来邀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