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世卫组织,一走了之,留下一堆烂摊子!世卫经费直接告急,逼得世界卫生大会不得不出手,批准了2026-2027年42亿美元的预算,比之前高出20%! 美国曾是世卫最大金主,每年贡献约4.5亿美元,占总预算的15%,2020年7月,特朗普政府以“世卫应对疫情不力”为由,宣布退出,2021年7月正式生效。 拜登上台后虽有重返的传言,但到2025年,美国仍未回归,资金缺口像个黑洞,世卫运转捉襟见肘,总干事谭德塞多次表示,缺钱严重限制了传染病应对、疫苗分配和卫生系统建设。 这次大会通过42亿美元预算,看似大胆,实则无奈,世卫经费靠两块:成员国强制性会费和自愿捐款,会费只占20%,其余靠各国和私人捐助。 美国退出后,自愿捐款大减,世卫只能压缩项目、裁员、到处化缘,新预算涨20%,等于在向其他国家喊:多掏钱吧! 这笔钱计划投向传染病监测、疫苗公平分配和卫生系统建设,钱从哪来?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承诺增捐,却远不够填缺口,发展中国家经济压力大,基本帮不上忙,盖茨基金会等私营部门出手,但捐款常附带条件,世卫自主性受限。 美国退出不只带来钱的问题,还有信任危机,世卫本就常被批效率低、官僚化,美国一走,等于公开质疑其能力,其他国家也开始动摇。 2023年起,非洲联盟和欧盟等加大区域卫生投入,隐约有“自立门户”的趋势,世卫权威性进一步下滑,更糟的是,全球健康挑战还在加剧。 2024年非洲猴痘疫情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风险提醒人们,传染病威胁从未远去,没有稳定资金和全球协调,世卫应对这些问题难度极大,这次预算增加像输血,但后续资金不到位,计划就是空话。 美国退出还暴露了全球治理的脆弱,世卫靠成员国合作运转,一个大国“撂挑子”,体系就可能瘫痪,这20%的预算增幅,某种程度上是其他国家为美国的单边主义买单,长远看,大国博弈若继续撕裂合作,全球公共卫生将是最大受害者。 不过,美国退出也可能带来转机,世卫长期被批过于依赖少数大国,退出或能倒逼改革,比如优化官僚结构、提高资金效率、减少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2025年大会上,谭德塞承诺推进改革,包括更透明的财务管理和高效项目执行,但改革哪那么容易?194个成员国,利益诉求各异,共识难达。 中国在其中角色吃重,近年捐款和疫苗援助增加,2024年对非洲的疫苗援助占南南合作30%以上,但这也引发争议,部分国家担心世卫决策倾斜,公正性受质疑。 42亿美元预算只是起点,世卫要稳住阵脚,不只缺钱,还需重建信任、优化机制,更关键的是,全球健康治理不能靠世卫单打独斗,各国得放下分歧,共同应对跨国威胁,否则,今天美国退出,明天可能有其他国家跟风,公共卫生体系只会更脆弱。
美国退出世卫组织,一走了之,留下一堆烂摊子!世卫经费直接告急,逼得世界卫生大会不
治愈系萌主
2025-05-22 14:10:4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