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美国最强盛的时期,对抗了二三十年,然后在美国最衰落的时候,居然想当投降派,结果美国和以色列都不接受伊朗投降。这操作怎么看都觉得离谱,那伊朗为何选择妥协呢?
早在上世纪,伊朗就开始搞核研究,原本是为了能源,后来国际社会怀疑它想造核弹,麻烦就来了。
2000年代,联合国、美国接连甩出制裁,伊朗经济被摁在地上摩擦。
2015年,伊朗好不容易跟几个大国签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也就是伊核协议,承诺限制核活动,换来制裁松绑。
那会儿伊朗日子稍微好过点,石油出口恢复,经济有点起色。可好日子没过几年,2018年美国直接退出协议,重新把制裁大棒抡起来,伊朗的油卖不出去,货币不断贬值。
这协议的破裂让伊朗彻底陷入被动,国际上朋友少得可怜,外交上几乎是孤家寡人。伊朗想靠核计划壮胆,可这东西既是底牌,也是烫手山芋,拿捏不好就得挨打。
伊朗内部这几年也不太平,面对经济压力,伊朗的领导层分成了两拨人。
一拨是强硬派,觉得跟美国、以色列没得谈,只能硬抗到底,核计划不能丢,哪怕经济再糟,也得保住面子和底气。
另一拨是温和派,觉得老这么硬碰硬不是办法,国内通货膨胀都快50%了,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得跟西方谈谈,争取点空间。
2021年后,伊朗在核谈判桌上态度反反复复,一会儿说要重启高浓度铀浓缩,摆出强硬姿态,一会儿又放风愿意妥协,甚至传出“弃核”的想法。
这摇摆的背后,其实是伊朗想找条出路,可每次试着伸出橄榄枝,换来的却是冷脸。
温和派可能觉得,放下身段能换来经济救济,可国际社会对伊朗的信任早就透支了,妥协反而被当成示弱。
美国和以色列这边,压根没打算给伊朗留活路。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是个大麻烦,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还跟也门胡塞武装关系密切,这让美国和以色列如鲠在喉。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不光重启制裁,还通过“最大压力”政策,试图把伊朗经济彻底摁死。以色列更直接,公开威胁要炸伊朗的核设施,过去几年还搞过几次暗杀和破坏行动。
美以的态度很明确:伊朗的任何妥协都不值得信任,哪怕伊朗真想“弃核”,他们也觉得这是伊朗在耍花招。背后原因不难猜,中东这块地盘,伊朗的存在就是对美以霸权的挑战。
放过伊朗,等于让它继续在中东搅局,这对他们的战略利益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伊朗越是想示好,越是换来更狠的打压,妥协的路几乎被堵死。
伊朗现在的处境,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核计划继续搞,等于给美以动手找理由;放弃核计划,又怕被当成软柿子捏得更惨。
伊朗想通过核谈判打破僵局,可每次谈判都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摔得更惨。
美以的强硬态度,加上伊朗内部的矛盾,让这个国家在国际上像个被孤立的拳击手,想防守没机会,想出拳又怕被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