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牢房内,遍体鳞伤的林觉民被绑在行刑柱上,执行的人叹息一声,搬来凳子让他暂时休息,说:“你本不必死,为何如此顽固?”林觉民强撑着身子,笑道:“你读过《天演论》吗?” 而此刻,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林觉民倚着冰凉的墙壁,身上的伤口还在渗血,却依然眼神坚定,仿佛那些疼痛都无法将他打倒。 “《天演论》?那书有什么好看的?”执行者皱着眉头,一脸不解。林觉民轻轻咳嗽了两声,嘴角溢出一丝鲜血,却依然努力挺直腰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如今这世道,大清早已腐朽不堪,就像一棵烂到了根的大树,不推倒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百姓,如何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敲在人心上。 执行者听了,沉默片刻,摇摇头说:“可你看看,起义失败了,这么多人白白送命,值得吗?”林觉民望向牢房狭小的天窗,那里透进一缕微弱的光,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希望。“失败?”他笑了,那笑容里带着悲壮,“孙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次失败算得了什么?今天我林觉民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林觉民站出来。” 他顿了顿,想起远在福州的妻子陈意映,想起年幼的孩子,眼眶不禁有些湿润。“我也有家人,我也想陪着他们安安稳稳过日子。”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可我更知道,若不改变这吃人的世道,天下不知有多少家庭要妻离子散,多少孩子要失去父母。我写下《与妻书》时,心里虽痛,却从未后悔。” 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牢房里愈发阴冷。林觉民挣扎着站起身,朝着家乡的方向深深看了一眼,然后挺直脊梁,大步走向刑场。一路上,他高声朗诵着诗句,声音在空荡荡的过道里回荡。执行者望着他的背影,心中竟生出几分敬佩——这个年轻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天下苍生,真的可以舍弃一切。 广州城的夜色依旧深沉,而林觉民的牺牲,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热血。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也让更多人明白了,只有奋起抗争,才能改变命运。这场关于信念与牺牲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每每想起,都为之动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11年,牢房内,遍体鳞伤的林觉民被绑在行刑柱上,执行的人叹息一声,搬来凳子让
琴音入梦来
2025-05-22 09:51:14
0
阅读:51
武寒旭
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