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次严打,总计持续了3年时间。严打的口号“可抓可不抓的,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2025-05-22 04:40:18

198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次严打,总计持续了3年时间。严打的口号“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可杀可不杀的,坚决杀。” 1983年,那会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正欢,钱包鼓了,可治安却有点让人头疼。城市里突然冒出好多“三无”小伙伴,搞得大家伙儿心慌慌,恶性案件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于是呢,中央大佬一拍大腿:“行,咱得来点狠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犯罪大战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开场了。 从1983年到1986年,整整三年,这场严打就像个大炮仗,“砰砰砰”地在全国炸开了锅。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响亮:“能抓就抓,别犹豫;能判就判,别啰嗦;能杀就杀,别手软。”这不仅是给犯罪分子打的预防针,也是给大伙儿吃的定心丸。公安、法院、检察院,一个不落,全都上了前线,城里乡下的,大家一起动手,愣是把好多可疑分子给揪了出来,犯罪团伙也是一锅端了不少。 说起来,这三年里,破了的案子有160多万起,抓到的嫌疑人快177万了,还有那“三无”人员,也收了170多万。这些数字背后,是咱社会风气的转变,是老百姓心里踏实了。北京这些地方,犯罪率那是噌噌往下降,抢劫、偷盗啥的,明显少多了。大伙儿终于能安安心心出门,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严打也不是万能的,有的地方为了追求速度,证据还没整明白就急着判案,法治精神嘛,就稍微打了个折扣。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场行动给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稳定可是立了大功的。 历史书上肯定会记上这么一笔,1983年的严打,那不仅仅是对犯罪的一顿暴打,更是一场关于规矩和公正的实战演练。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不管多远的人,不管多少人,都跟我有关。”每一次严打,都是为了保护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过得安心,对未来有个盼头。

0 阅读:0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青春逐梦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