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非常穷,没有钱,它购买中国武器的钱从哪里来的? 巴基斯坦2025年军费预算仅110亿美元,连印度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却能持续从中国购入歼-10C战斗机、VT-4坦克等先进装备,靠的就是一套让美国都眼红的“资源杠杆术”。 在俾路支省的铜矿开采现场,中国工程师正指导当地工人操作重型机械。这里开采的铜矿石,一部分直接折算成军费,用于抵扣购买红旗-9P防空系统的费用。这种“矿权换装备”的模式,早在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CPEC)启动时就已成型。 根据中国外交部2023年声明,中巴签署的矿产合作协议中明确包含“资源抵扣军事采购”条款,巴基斯坦通过出让铜矿、金矿开采权,已累计抵偿超过30亿美元的军购债务。 棉花产业更是巴铁的“武器银行”。旁遮普省的棉田里,雪白的棉花被采摘后直接装上开往中国的货轮。这些原棉在中国加工成布料、成衣出口欧美,赚取的外汇再投入军工生产。 2024年,巴基斯坦用价值8亿美元的棉花,换来了24套HQ-16BE中程防空系统。这种循环模式让巴基斯坦无需动用外汇储备,中国也通过产业链增值获得稳定收益。 正如巴基斯坦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2021年间,中国国有银行向巴基斯坦提供的114.8亿美元贷款中,超过20%最终通过资源抵扣完成偿还。 农产品同样能当“硬通货”。信德省的小麦和大米产区,每年有数十万吨粮食运往中国。这些原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的农产品,被直接折算成雷达、护卫舰等装备。中国将其加工为食品后出口中东,利润再反哺军工供应链。 2025年,巴基斯坦用价值5亿美元的农产品,换来了36套HQ-17A近防系统。这种操作看似“不务正业”,实则形成了独特的经济闭环——巴基斯坦用资源换取国防安全,中国通过技术转化获得战略资源,双方在克什米尔争端、印度洋航道安全等议题上的默契配合,让这种合作模式愈发稳固。 当然,单纯的资源抵扣无法满足全部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门为巴基斯坦开辟了“特别融资通道”,允许其以未来资源开采收益作为抵押,申请低息贷款购买武器。 2023年曝光的歼-10CE采购协议显示,巴基斯坦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13.8亿美元贷款,分11年偿还。这种“资源+金融”的组合拳,让巴基斯坦在2025年成功完成了24套防空系统和36架歼-10CE的采购,而无需支付一分现金。 这种合作模式正在改变国际军售规则。当印度还在为阵风战机的高昂维护费焦头烂额时,巴基斯坦已经用棉花、矿石和小麦打造出一支能与印度抗衡的现代化军队。正如俄罗斯军事专家所言:“巴基斯坦凭借中国的支持,正在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国防现代化。” 这种“以物换物”的智慧,不仅让巴铁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更让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构建起独特的战略支点。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巴基斯坦非常穷,没有钱,它购买中国武器的钱从哪里来的? 巴基斯坦2025年军费预
繁梦间
2025-05-21 21:10:41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