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泠印社拍卖现场兮甲盘的报价飙升至两亿,刷新中国古董艺术品在境内的拍

熹然说历史 2025-05-21 19:32:07

2017年,西泠印社拍卖现场兮甲盘的报价飙升至两亿,刷新中国古董艺术品在境内的拍卖纪录,然而如此价值连城的宝贝却命运多舛,甚至被不识货的夫妻俩拿去摊煎饼。 "一亿两千万...一亿两千五百万...一亿三千万..."2017年7月15日夜,杭州西泠印社拍卖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随着拍卖师手中的槌子一次次举起,这件看起来像"平底锅"的青铜器价格不断攀升。每次加价单位是五百万,竞价者的手不曾有丝毫犹豫。在场的收藏家和专家们凝神屏息,见证着这一刻中国拍卖史上的重要时刻。 没有人会想到,这件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贵平底锅"的文物,最终以1.85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5%的佣金,成交价达到2.1275亿元。就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古代餐具,成为了西泠印社成立以来诞生的最高价拍品,同时刷新了中国区青铜器艺术品拍卖的纪录。 这件拍品的真实身份,是"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简称"兮甲盘"。它铸造于公元前823年,直径47厘米,高11.7厘米,敞口潜腹,窄沿方唇,两侧附有耳朵,形如盘子,但比普通盘子大得多。最令人震撼的是,它腹内铭文达133字,记述了西周时期重臣兮甲跟随周宣王北伐匈奴获胜,治理南淮夷,维持东南边疆稳定的事迹。 这段铭文的价值在于,它记录的许多历史细节连正史典籍都未曾记载。王国维先生曾评价:"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鼎之上。"作为迄今所见传世青铜器中流传年代最为久远的国宝重器,兮甲盘的铭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俱全,为研究西周时期周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以及西周经济、赋税、商业制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第一手资料。 然而,这件重器重回祖国怀抱的路途并不平坦。2010年,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一家小型拍卖会上偶然发现了兮甲盘,毫不犹豫地花重金将它买下。直到2014年11月,这件失踪近百年的国宝才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文化艺术品博览会上重见天日。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多位专家对它进行了严格鉴定,从纹饰、形制、皮壳锈色到铭文书体、铸造遗痕,无一不证明这正是那件失传已久的兮甲盘。 按照《文物法》的相关规定,1949年以前出土并有明确著录的文物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也解释了为何这样的国宝级重器能够在西泠印社公开拍卖。实际上,在兮甲盘拍卖之前,西泠印社早在2014年秋拍时就推出了国内首个青铜器专场,当时仅有16件拍品,却实现了100%的成交率,总成交额达3900万元。 "让我看看你这手里的盘子。"元代一个平常的午后,书法家鲜于枢在李顺父家做客时,一眼便注意到仆人手中盛着瓜果的古旧铜盘。他毫不在意地将果馔倒在石桌上,细细端详起这件看似普通的器物。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被用来盛放水果、摊煎饼的"平底锅",竟是曾经的皇家重器——西周时期铸造的兮甲盘。 这件国宝的故事要追溯到公元前823年。当时,周宣王率军北伐玁狁(即匈奴的祖先),一位名叫兮甲的重臣随军出征,立下战功。周宣王赏赐他马四匹、軥车,并授权他征收南淮夷地区的赋税。为纪念这一荣耀,兮甲命人铸造了这件铜盘,并在盘内刻下133字铭文,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还附上了"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美好祝愿。 这件重器原本收藏于南宋绍兴内府,是宫廷珍宝。然而,蒙古军队攻占南宋后,兮甲盘流落民间,最终落入了官员李顺父家中。李家人不识其价值,甚至将其圈足砸掉,当作了家中的日常用具。李顺父的妻子和老母亲更是将它用来烙煎饼,全然不知这"平底锅"的真实身份。 当鲜于枢看到这个铜盘时,他立刻认出了盘底的古老铭文。经过查阅古籍《绍兴内府古器评》进行比对,他断定这就是失传的兮甲盘。几天后,他带着重礼再次拜访李顺父,请求购买这件古物。 "那鲜于伯几是爱古之人,可自家老母因粗莽,将那宝贝的足折断,妻子甚至用来烙饼,若是那宝物因此缺憾,不知鲜于伯几会不会恼他。"交出宝物后,李顺父忐忑不安,而他的妻子和老母却笑道:"不定,长官回过头发现自己得的就是个烙锅,你才是真正遭殃。" 鲜于枢将这件珍宝收入自己的藏品柜,并在《困学斋杂录》中记载了这段奇遇:"行台李顺父鬻于市,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炉,余见之,乃以归予。"多亏了鲜于枢的慧眼识宝,兮甲盘才免于进一步损毁。 然而,元代之后,兮甲盘再次消失数百年。直到清代,它才被收藏家陈介祺重新发现并收藏。民国时期,它被拍照收录在《商周彝器通考》中,但民国末年又再次失踪。 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间,兮甲盘的多个赝品先后出现。日本书道博物馆声称拥有一件兮甲盘,但经专家鉴定是民国时期的伪造品。 百年沉浮后,直到2010年,真正的兮甲盘才在美国一家小型拍卖会上重见天日,被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旅美华人发现并买下。2014年,经多位国家文物鉴定专家严格鉴定,这件曾在元代被用来烙煎饼的"平底锅",终于确认为失传已久的国宝重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0 阅读:8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