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2022年,两位老人感觉去日无多,趁有生之年千里迢迢来到儿子的墓前,他们分坐两旁,拍下了这张催人泪下的“全家福”! 2022年,曹启东和老伴坐上了从东北发往南方的火车,沉默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他们没有话要说,老太太默默地拿出随身带来的照片,轻轻地抚摸着,仿佛那上面的人还能再次笑着对她说话。 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笑得阳光灿烂,正是他们牺牲多年的儿子曹刚。 不久后,火车到达了烈士陵园附近的小站。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下车,步伐缓慢,几乎要被岁月吞噬的老身影,走得却异常坚定。 年复一年,曹启东和老伴无数次踏上这条路,但每一次,似乎都在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毕竟,他们都已不再年轻,身体状况也不再允许他们再像年轻时那样去看望儿子。 陵园的工作人员认出了他们,知道他们就是那位曾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 工作人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帮忙提包,并且低声询问:“需要我帮您拍一张照片吗?” 曹启东老爷子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轻轻地将老伴扶到了墓前。他们并没有急着祭拜,而是静静地坐了下来,像是想给一切时间去沉淀,给儿子更多的空间去听他们说话。 “我本来以为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来看你了。”老太太低声说道,她的话中没有更多的悲伤,反倒是一种放下。 回想起许多年前送儿子参军的那天,临别时,儿子笑得很阳光,对着他们说:“爸妈,我会为祖国奉献一切!” 那时他们心中满是不舍,但也只能咬牙支持。在那个瞬间,父母并不知道,那一别竟是永远。 老爷子把带来的物品一件件拿出来,摆在儿子的墓前。那是一件军装,已经发黄的奖状,一封曾经的信件,还有一枚曾经属于儿子的纪念章。 他们没有多说,只是把这些物品细心地摆放好,仿佛是在为儿子收拾行囊,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穿上最亲切的衣服,拿着最熟悉的纪念品。 他们坐在那里,和儿子聊着曾经的往事,甚至提到那些早已过世的亲戚。老爷子偶尔会停下来,望向远处的树木,眉头紧锁,似乎在想些什么。 老太太则看着墓碑上的照片,喃喃自语着:“你当年那么年轻,笑得那么阳光,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她轻轻触摸着照片,仿佛能感受到儿子那久违的温暖。 两个人谈了许久,身边的工作人员见他们如此,心里也不由得涌起一股敬意。曹启东和老伴都是普通的老人,但他们身上的军装和勋章,却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重量。 他们站起来时,老爷子伸出手,扶住了老伴的肩膀。老太太有些颤抖,但依旧坚持走下去。他们没有再说话,便开始缓慢地往陵园的出口走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老爷子不时回头,看着那座墓碑,脸上的表情复杂且沉重,但他没有再流泪,因为他知道,儿子曾为这片土地奉献一切,而他和妻子所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骄傲和牵挂,继续走下去。 离开时,工作人员再次走到他们面前,递上那张照片,照片上是他们三个人的合影。照片拍得不太好,但却是那一刻的真实记录。 老爷子接过照片,望了望,又轻轻地递给了老太太。老太太看了看照片,把它放入了随身的包里,她说:“放好,放回箱子里和他的东西一起。”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份决然。 回到家后,老太太把那张照片放进了他们保存儿子物品的箱子里。那箱子已经很旧,外面沾满了灰尘,但她知道,箱子里的每一样物品都代表着一段岁月,都是和儿子在一起的见证。 她没有再提儿子的名字,但每一天,她依旧会多摆一个碗筷,放在桌上,像是期待儿子某一天会突然回来。 时光飞逝,几年后,老爷子去世了。 临终时,他交代了两件事:一是把那张“全家福”照片放在自己的棺材里,二是把儿子的军装带着,一起入土。他说:“我们一家人,最终还是要在一起。” 老太太也走了。那时,很多人都知道她和老爷子之间的故事,也知道那个箱子里保存着他们的心血和思念。 有人在整理她遗物时,发现了那个箱子。箱子打开时,里面除了那些物品,还有一个已经发黄的奖状,一封泛黄的信,以及那枚依旧闪烁着光芒的纪念章。 岁月已经褪去了它们的光彩,但它们依旧代表着一个伟大的牺牲和无尽的思念。
泪目了!2022年,两位老人感觉去日无多,趁有生之年千里迢迢来到儿子的墓前,他们
王献勇说养护
2025-05-21 12:03:17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