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落入日寇手中,排长郭荣昌率领敢死队千里奔袭,与日寇殊死拼杀两天两夜,全身七处负伤仍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夺回老军长遗体,捍卫了英烈尊严。 湖北宜城南瓜店,一阵急促的枪声后,战场陷入短暂的寂静。 张自忠将军的胸口被一发炮弹贯穿,身中七弹,倒在血泊中,最后一刻,他仍高举手枪,嘴唇翕动,喃喃重复着"杀敌报国"四个字。 时值枣宜会战最激烈阶段,日军为打通长江交通线,集结15万精锐兵力发动总攻。 面对强敌,张自忠率领第33集团军死守宜城,以一敌十,孤军深入,与日军展开长达七天的血战。 张自忠身先士卒,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直至最后一息。 日军搜寻战场时,发现了张自忠的遗体。 根据日军战地记者松本重治的记载,当确认身份后,日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立即下令:"用酒精擦拭遗体,以白布包裹,立碑埋葬。 "日军在陈家集为张自忠立碑:"大将张自忠之墓"。 表面上看,日军此举似乎表达敬意。 事实远非如此。日军司令部密令称:"此墓可作宣传之用,震慑支那军民抵抗意志。 "日军甚至在张自忠墓前摆放祭品,拍照发往中国各大城市,企图以"优待俘虏"为名,瓦解中国军队抵抗决心。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第59军军长张轸耳中。张轸与张自忠交情深厚,闻讯大怒:"张将军遗体决不能留在敌手!" 5月18日凌晨,宜城前线指挥部。 38师师长黄维刚紧急召集各营连长,宣布一项绝密任务:组建敢死队,夺回张自忠将军遗体。 会议结束后,200名士兵在操场集合,全部是单身无家室的精锐。 黄维刚环视士兵,沉声道:"此行九死一生,有退缩者,可以离开。"无一人动摇。 郭荣昌,,8师114团3营9连排长,因在潢川保卫战中表现英勇,被选入敢死队。 1914年出生的郭荣昌,陕西韩城人,1939年入伍,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郭个头不高,但身手矫健,是全团有名的神枪手。 当夜,敢死队员脱去军装,只穿短裤,赤裸上身,以便在夜间行动时相互辨认。 每人配发一把刺刀,一支手枪和四枚手榴弹,黄维刚带头脱去军装,拿起枪,率先出发。 敢死队连夜渗透日军防线,经30公里急行军,于次日凌晨抵达陈家集外围。 日军在张自忠墓地设有重兵把守,三层岗哨,外围还有铁丝网和地雷。 凌晨3点,敢死队发起突袭,第一梯队负责引开日军主力,引爆地雷带;第二梯队乘乱突入墓地。 郭荣昌带领突击组,手持轻机枪掩护突进。 日军迅速反应,战斗激烈展开,日军投掷毒气弹,白色烟雾笼罩战场。 郭荣昌双眼被毒气灼伤,剧痛难忍,但仍坚持射击。 突击组逼近墓地时,遭遇十余名日军拦截,郭荣昌端起轻机枪,扫射一圈,击毙敌军五人,其余日军散开隐蔽。 敢死队员冲到墓前,急速挖开坟土,打开棺木,张自忠将军遗体安然在内,身上白布已被鲜血浸透。 确认身份后,四名士兵用担架抬起遗体,向后方突围。 日军增援部队从四面涌来,郭荣昌带领十余名战士垫后掩护。 在随后的突围战中,敢死队陷入重围,伤亡惨重。黄维刚身中数弹,仍带伤指挥。郭荣昌胸部被弹片击中,右臂中弹,但仍死战不退。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敢死队终于突出重围。 200人的敢死队,仅40余人生还。张自忠将军遗体被成功运回后方。 军医检查发现,张自忠遗体共有8处伤口:7处枪伤,1处刺刀伤。 其中最致命的是,胸部炮弹贯穿伤,弹孔直径达8厘米,按照张自忠女儿张廉云的回忆:"父亲牺牲时仍面向日军阵地,双眼睁开,表情刚毅。" 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往重庆,举行国葬。 蒋介石题词"浩气长存",毛泽东题词"尽忠报国",全国各界人士不分党派,共同悼念这位抗日名将。 郭荣昌本人却从此沉寂,在战斗中,他全身七处负伤,胸部弹片无法取出,双眼因毒气严重受损,最终完全失明。 1941年,他被送回家乡休养,从此隐姓埋名,低调生活。 战后,郭荣昌回乡务农,以摸索方式种地为生,他的事迹除战友外,鲜为人知。 郭荣昌每天收听收音机了解,外界信息,家中唯一的装饰品,是一面缺了角的国民党军旗。 直到2008年,有记者偶然发现这位英雄,其事迹才重见天日。 2010年12月,93岁的郭荣昌在陕西韩城家中去世。 临终前,他仍能清晰回忆起那场生死之战的每个细节,据其儿子回忆,郭荣昌晚年时常说:"能为张将军做点事,值得。" 张自忠将军与郭荣昌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军人在国家危亡时刻的勇毅与牺牲 如今,在陕西韩城郭荣昌故居的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郭荣昌身着军装,眼神坚毅。 照片旁,一行小字记载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为国为民,夺回将军遗体。
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落入日寇手中,排长郭荣昌率领敢死队千里奔袭,与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21 10:26:52
0
阅读:204
Lee
将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水中的鱼
郭将军义举受亿万人民敬仰,作战时神勇无敌,义薄云天! 归隐时淡泊名利,隐姓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