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平生最恨马君武在9·18之后写的那首讽刺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

玲珑说历史 2025-05-20 08:21:11

张学良平生最恨马君武在9·18之后写的那首讽刺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风流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生在辽宁台安县,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人称“少帅”。他从小聪明,投身军旅后很快崭露头角。1928年,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他接管东北军,当时才27岁。同年,他决定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把东北拉回国家统一的大局。这一步棋,挺有魄力,也让他名声大噪。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的“九一八”事变,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张学良私生活也很出名,尤其是跟赵四小姐赵一荻的感情。她出身书香门第,长得漂亮,两人1928年在北平认识,很快就走到了一起。赵四小姐不顾世俗眼光,跟着张学良,连他原配于凤至都接纳了她。这段三角关系,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外界老拿他的风流事儿说嘴。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动手,沈阳北大营被攻,张学良却在北平看戏。副官急报,他没啥大反应,就让东北军不抵抗。第二天,沈阳丢了,东北门户大开。这事儿咋回事?有人说他贪图享乐,有人说他听命于蒋介石。

其实,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不是他一拍脑袋决定的。当时南京政府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忙着打内战,对日军入侵不想硬碰。历史资料显示,事变当晚,张学良跟南京通过电话,蒋介石的意思是避免冲突,把问题交给国联解决。张学良手下几十万东北军,装备也不差,但军心涣散,加上他信了蒋介石的判断,觉得日本不敢全面开战,才下了不抵抗的命令。结果,日本胆子比天大,几天内占了东三省大片土地。

这决定,直接把张学良推到火坑里。东北丢了,他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马君武那首诗,就是在这时候蹦出来的,骂他沉迷女色、不管国事,火上浇油。

马君武,广西大学校长,学问大,脾气也大。听说沈阳失守,张学良还在看戏,他气得不行,写下这首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风流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诗里提到的“赵四”就是赵一荻,“朱五”是于凤至,“胡蝶”是当时的大明星,暗指张学良风流成性。

但事实呢?那天晚上,张学良是跟于凤至去看戏,胡蝶根本不在北平,她9月底才到那儿。所以“更抱阿娇舞几回”纯属夸张。可老百姓不管这些,东北丢了,大家正憋着火,马君武这诗正好点燃了怒气。张学良后来回忆,说这首诗让他抬不起头,比刀子还疼。他恨这诗,不是因为它全错,而是因为它戳中了他最怕面对的失败。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名声一落千丈。1933年,日军又打热河,他还是没顶住。热河有十万守军,天险也不少,可东北军士气低迷,指挥一团糟。3月4日,承德丢了,省长汤玉麟跑得比谁都快。这次失利,彻底把张学良推下台。街头有人喊“杀了张学良以谢天下”,他自己也觉得没脸见人,辞了军职,跑去欧洲躲清静。

1936年,张学良卷土重来。12月12日,他跟杨虎城在西安扣了蒋介石,逼他联共抗日。这事儿干得漂亮,促成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可事后,他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落地就被软禁,从此失去自由,关了几十年。

这一仗,他扳回点名声,可代价也忒大了。有人说他有担当,有人说他太天真,信了蒋介石会放过他。不管咋说,西安事变让他从“误国”标签里挣出点光,可“九一八”的黑锅,还是摘不掉。

1990年代,张学良获释,移居夏威夷。晚年他公开说,“九一八”不抵抗是他下的命令,跟蒋介石没啥关系。这话一出,有人夸他敢担责任,有人觉得他在给自己脸上贴金。毕竟,历史学家查过,蒋介石确实有“避免冲突”的指示,张学良不过是执行者。可这话晚了六七十年,早干嘛去了?

赵四小姐一直陪着他,俩人感情没得说。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去世,活了100岁。他走的时候,估计心里还是放不下那首诗。

马君武的诗,狠在哪儿?它不光骂人,还把张学良的失败放大到人尽皆知。诗里虽有夸张,但正中要害——沈阳丢了,他没扛住责任。老百姓看不懂复杂的政治博弈,只知道东北没了,张学良还在风流快活。这诗成了他的耻辱标签,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

张学良恨它,不光因为它难听,更因为它让他没法反驳。他风流是真,东北丢了也是真,哪怕不抵抗有苦衷,可结果摆在那儿,谁管你苦衷啊?

说张学良昏庸,太片面。他年轻时敢易帜,西安事变也敢干大事,说明他不是没胆量的人。可“九一八”这步棋,他走砸了。不是他不想打,是他信错了人,判断错了形势。马君武的诗,把他钉在“风流误国”的柱子上,可现实里,他更像个被局势绑住手脚的军阀。

张学良这人,功有过,争议不断。“九一八”是他一生的痛,马君武的诗是这痛的放大镜。他不是完蛋透顶的坏蛋,也不是啥民族英雄,就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赶上了乱世,做错了选择。你要我说,这诗骂得狠,但不全对。张学良不是光想着温柔乡,他是没算准日本的野心,也没扛住南京的压力。

0 阅读:50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