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中国人,我拒绝唱国歌?”2012年,毛孟静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后,不仅公然拒绝唱国歌,还拒绝使用中文在议会中发言,如今下场大快人心。
毛孟静,1957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宁波。父母是1940年代末从内地来的知识分子,家境不错,她在香港跑马地长大,从小接受精英教育。 她读过圣保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成绩不算顶尖但也不差,尤其中文和英文拿过A,领导力也不弱,当过班长。 不过高中时,她好胜心作祟选了理科,结果数学和科学成绩拉胯,1974年中学会考后没考上本地预科,只好远赴加拿大留学。 在加拿大,她进了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学新闻,副修英国文学。这学校当时是加拿大唯一有新闻系的,还得考法语入学,她觉得有挑战就去了。 1979年毕业后,她回香港投身媒体圈,靠着扎实背景和努力,很快混出名堂。她干过法新社记者,还在《英文虎报》、无线电视、香港电台等混得风生水起,甚至还在香港浸会大学和中文大学教过课,影响力不小。 但她在加拿大学习的那些年,西方思想可能在她脑子里扎了根。回港后,她对香港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看法越来越“另类”。2012年,她当选议员,正式从媒体人转型政客,结果却走上一条让人大跌眼镜的路。 毛孟静当选议员后,立马搞出大动静。2012年立法会开会,所有人起立唱《义勇军进行曲》,她却坐着不动,手里翻文件,像没听见似的。 更离谱的是,她宣誓时非但不用中文,还喊出“香港不属于中国”,这哪是宣誓啊,简直是挑衅“一国两制”的底线。她在议会里还死磕英文发言,说是为了“国际化”。 别人用中文讨论香港事务,她非要用英文,显得不伦不类。有人问她为啥,她就甩个高大上的理由,她摆明了就是想跟中国文化划清界限。 一次国际会议上,她更过分,拒绝坐中国代表团的位置,跑去“无国籍人士”区坐下,摆明了不认自己是中国人。这事传出去,丢脸丢到国际上了。 毛孟静的政治立场越来越偏激。2013年,她搞了个“香港本土”组织,表面上是关心本地事务,实际上推“港独”理念,还拉拢一批年轻人。 她还多次反对香港给内地灾区捐款,硬要把香港和内地对立起来。她的言行不光没拉拢人心,反而让社会矛盾更深。一步步,她从媒体人变成了“港独”标签的代名词,路越走越歪。 毛孟静这套玩法,最终把自己玩进了监狱。2021年1月,她因为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被抓,和53个活动人士一起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同年3月,她跟其他46人一起在法院过堂,保释没批成,直接被关了仨月等着查。2022年8月,她扛不住压力,认了罪,跟47个被告里的28人一样低了头。 毛孟静从媒体圈的明星到“港独”囚徒,跌得太惨。她的选择,一方面是个人膨胀的结果,留学经历和西方思想让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另一方面,也跟香港那几年的乱象脱不开干系。 她踩了国家底线,法律没放过她,坐牢的下场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人感慨。她的事儿提醒大家,分裂国家这事儿没好果子吃,香港要的是踏实干活的人,不是瞎折腾的。 毛孟静为啥会这样?从小家境好、教育优越,给了她自信,但也可能让她有点脱离群众。加拿大那几年,西方民主自由的理念在她脑子里生根,回来后看香港啥都不顺眼。 媒体生涯又让她习惯了曝光和高调,当上议员后,这种性格放大到极致。她想出名,想标新立异,结果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毛孟静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香港那段动荡岁月的一个缩影。她的下场让人解气,但也值得琢磨。 香港要往前走,不能靠喊口号、搞对立,得靠实打实的建设。她用自己的教训证明,法律不是摆设,底线碰不得。
笑风云
贱人就是欠收拾,收拾一顿,比狗都乖
墙角边的刺猬
为什么要报导她?我不想知道她,让她在无闻中腐烂就好了。
水壶将校
觉得这脸像一种鸟,大家觉得是不是?
前进
人丑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