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天王洪秀全被围,李秀成带着14个王爷救驾,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原因让人大跌眼镜,这就是有名的“雨花台之战”。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李秀成 1862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被湘军团团围住,天王洪一天连发三道诏书,让在外打仗的李秀成回来救他。 李秀成本来不愿意,但是王命难违,只好放下战机,带着14名王爷,浩浩荡荡赶回天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雨花台之战”,也有人叫它“十四王救驾”。 说到这14个王爷是谁,历史上没留下完整的名单。 不过根据零散的记载,我们大概可以猜出来都有谁。 当时李秀成在苏州开了两次军事会议,来开会的王爷有听王陈炳文、慕王谭绍光、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德、纳王郜永宽、相王陈潘武这些李秀成的亲信。 还有辅王杨辅清、襄王刘官芳、堵王黄文金、奉王古隆贤、孝王胡鼎文这些皖南的将领,再加上原本是李秀成手下后来单干的护王陈坤书,和以前杨秀清提拔的航王唐正才。 这么算下来,差不多就是14人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虽然也参加了雨花台之战,但他没来苏州开会。 他是后来才带着6万人马赶来的,结果因为来晚了,自己的金华老巢都被清军端了,搞得无家可归。 后来有人说,要是把李世贤也算进去,那就是15个王爷了。 按理说这么多王爷带着兵来救驾,应该能把湘军打得落花流水才对。 可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除了李秀成和李世贤兄弟俩是真刀真枪地跟湘军拼命,其他王爷基本上都是在旁边看热闹。 皖南来的那几个王爷,就占了高淳、东坝几个地方做做样子,然后就按兵不动了。 护王陈坤书和航王唐正才更过分,连个影子都没见着,估计就是来凑数的。 这场仗打了整整44天,太平军用人海战术一波接一波地冲击湘军的堡垒。 最激烈的时候,太平军甚至打死了湘军的一个猛将倪桂节。 可问题是湘军躲在坚固的工事后面,太平军怎么冲都冲不进去。 再加上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太平军的火药都被淋湿了,攻势一下子就弱了下来。 最后因为粮草接济不上,李秀成只好带着人撤退了。 为什么这么多王爷来救驾,却没人肯出力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时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封地制,每个王爷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他们把自己的地盘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谁也不愿意为了救天京而损失自己的实力。 就拿皖南那几个王爷来说,他们自己的地盘正被湘军猛攻,连宁国、广德都丢了,哪还有心思帮别人打仗? 李秀成在苏州开会的时候就说过:“要想打赢这一仗,必须大家团结一心。” 可惜没人听他的。这些王爷各怀鬼胎,都想着保存实力。 结果就是雨花台之战打得不痛不痒,太平军损失了一万多人,湘军死了五千。 从数字上看太平军损失不大,但问题是湘军有长江水运补给,耗得起;太平军却是越打越没底气,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兵。 这场仗打完两年后,李秀成被清军抓住。 他在自述里提到雨花台之战时还忍不住叹气,说太平天国后期就像一盘散沙,诸侯们各自为战,他这个忠王也是有心无力。 想想也是,14个王爷来救驾,结果大部分都在旁边看戏,这样的仗怎么可能打赢? 雨花台之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平天国晚期最大的问题: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当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变成乌合之众。 李秀成虽然看得很清楚,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天国一步步走向灭亡。#洪秀全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
【5评论】【28点赞】
用户22xxx28
老洪咎由自取,赶在清妖破城前死,没被活剐。自毁长城大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