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入口处,摆放着两具白骨。奇怪的是,对于这两具白骨,来往

熹然说历史 2025-05-18 22:30:51

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入口处,摆放着两具白骨。奇怪的是,对于这两具白骨,来往的人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显得非常敬畏,而且还经常能够看到有人对着这两具白骨虔诚的鞠躬。 走进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馆内丰富的藏品,而是入口处静静矗立的两具白骨标本。初次见到它们的人或许会感到一丝不适,但很快,这种感觉就会被一种莫名的敬意所代替。更令人好奇的是,常有学生和访客会在这两具白骨前深深鞠躬,神情肃穆而虔诚。 这两具白骨不是普通的教学标本,它们有名字——李秉权和胡素秋,一对相爱一生的夫妻。若是以2015年为参照点回溯时光,我们会看到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在病榻上向子女做最后的嘱托。 "你们要将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就像你们父亲当年那样。"胡素秋声音虚弱却坚定,眼神中闪烁着对生命另一种延续的期待,"这样我就能以另一种方式与你们父亲重逢了。" 这话并非她一时兴起。自2005年丈夫李秉权离世后,胡素秋的生活变成了三件事:读书、写书和思念秉权。医科大的实验室几乎成了她的打卡地,只为能在某个角落"看见"自己丈夫的一部分。 在1941年的国立云南医学院。战争年代的阴霾下,学院里活跃着两个身影:一个是家境贫困却成绩优异的李秉权,父亲早逝,由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另一个是将军之女胡素秋,出身名门,却不为世俗所困。 胡素秋曾回忆说,她注意李秉权不是从他们一起参加的战地救援开始的,而是在此之前。那时的李秉权在整个医学部已经小有名气,无论深夜还是清晨,图书馆自习室或空教室里总能看到他专注学习的身影。久而久之,这个勤奋刻苦又带着几分帅气的穷小子闯入了她的心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次跨国医疗援助中。当时国内医学院组织学生前往一个战乱国家担任志愿者,环境危险,条件恶劣,几乎无人敢去。就在这时,李秉权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让他惊喜的是,将军之女胡素秋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他们共同救治伤员,分担压力。李秉权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多次帮助胡素秋解决医学上的难题。在生死一线的工作中,两颗心渐渐靠近。就在返国前夕,李秉权终于鼓起勇气,向胡素秋表白了心迹。 "如果不是在这里,我可能这辈子都不敢告诉你我的感受,"李秉权真诚地说,"生命无常,特别是在这样的地方,让我明白喜欢就应该勇敢表达。" 当李秉权和胡素秋带着战地救援中孕育的爱情回国时,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来自家庭的阻力。作为将军之女,胡素秋的家人无法接受她与一个家境贫寒的医学生在一起。 胡素秋的母亲直接找到了李秉权,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你想要什么?为什么要接近我女儿?要多少钱才能离开她?"面对这样直白的羞辱,李秉权没有愤怒也没有退缩,只是深深鞠了一躬,目光坚定地回答:"我虽然穷,但我只想和她在一起。除非素秋亲自告诉我她不再喜欢我,否则谁说的都没用。" 这份坚定打动了胡素秋的父亲胡瑛将军。在与女儿长谈后,他了解到李秉权确实是一个愿意为国家牺牲的优秀青年。在胡瑛的支持下,胡素秋的母亲最终也接受了这个穷小子。 1947年,李秉权开始正式工作,很快就因为出色的表现受到医院重用。一年后,他拿出积攒多时的钱,为胡素秋买了一支钢笔作为求婚礼物。这支钢笔虽然不如钻戒华贵,却寄托了一个穷学子的全部心意。在众人祝福下,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的李秉权和胡素秋选择留在云南医科大学工作。那时的医科大刚刚成立自己的附属医院,两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建设中。李秉权专注于精神科领域,而胡素秋则在妇科工作。虽然专业不同,但他们始终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李秉权第一次进行开颅手术前,紧张得频繁去洗手间。胡素秋找到他,握住他的手说:"别怕,我在这儿呢!"事后李秉权告诉同事,看到妻子的那一刻,他的恐惧和紧张一扫而空,手术也因此成功完成。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还共同抚养了三个孩子。岁月流转,李秉权和胡素秋在各自的医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李秉权成为精神科开颅手术的先驱,胡素秋则致力于改革妇科领域,为无数女性带来福音。 晚年的李秉权常常自责没能多陪伴妻子。"素秋啊,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他握着妻子的手说,"你大病时我没陪你,你脑溢血时我也不在身边,真的很抱歉。" 2005年,身体每况愈下的李秉权被下了病危通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郑重地向家人表达了遗体捐献的意愿。子女们极力反对,不忍父亲一生操劳,死后还要"受罪"。这时,一直沉默的胡素秋开口了:"我支持你父亲的决定。我理解他为医学献身的伟大,也理解他无私奉献的决心。不仅是你们的父亲,将来我百年之后,你们也要为我签下捐献协议。" 李秉权去世后,胡素秋独自生活了十年。这期间,她经常去医科大的实验室,只为能"看看"丈夫。2015年,94岁的胡素秋也离开了人世,遵照遗愿,她的遗体同样捐献给了医学研究。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69

用户15xxx69

1
2025-05-19 00:10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学者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