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以前的队长朱婷,她妹妹朱佳荟因为排球特长,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学。 这本来就是运动员靠体育特长升学的事儿,可因为朱婷名气大,加上大家对保送资格要求严格,这事就引发了好多质疑和讨论。 就说这保送事件本身,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2025年优秀运动员本科保送拟推荐名单》,朱佳荟确实有这个保送资格。 浙江大学在审核录取的时候说,他们压根不知道朱佳荟是朱婷妹妹,整个录取过程都是按规定来的。 按规定,排球、篮球、足球这三大球项目,运动员只要达到“运动健将”级别,就能保送,不强制要求比赛成绩。这么看,浙江大学审核程序好像没啥违规的地方。 不过网友质疑也不是没道理。大家主要是对朱佳荟“运动健将”称号的含金量有疑问。 公开资料能查到,2024年9月,朱佳荟代表河南女排参加全国锦标赛,就替补上去发了个球,后来河南女排得了第九名。 有人分析说,就因为这场比赛,她才评上了国家级运动健将。 好多网友就不乐意了,觉得朱佳荟没啥公开的高水平比赛记录,就替补上了一次场,就能申请到“运动健将”,是不是规则有漏洞,或者有特殊照顾。 毕竟在大家印象里,“运动健将”得是在赛场上表现特别突出、竞技水平很高的运动员才能拿到的称号。 面对网友质疑,河南省体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回应说,国家级运动健将的审批权在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局只能帮忙申请。 “体育总局得根据运动员成绩和名次,综合考虑批不批申请”,而且“有可能主力队员都已经是运动健将了,替补也有机会上场”。 他们还保证,朱佳荟所有成绩、评选,都是按正常手续来的,合理合法。 从政策方面来说,2024年实行的旧版《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规定,排球项目“运动健将”资格评定,主要看团队赛事成绩和参赛人员名额分配。 2024年全国女排锦标赛,朱佳荟所在的河南女排得了第九名,按旧规定,第九到十二名的队伍能给3名参赛运动员评“运动健将”,河南队就报了朱佳荟一个人,这在程序上符合当时规定。 这次事件也让大家开始思考体育保送政策,还有名人亲属“特权”的事儿。 一方面,培养运动员时间长,还得兼顾学习和训练,“特招”这些政策倾斜有点合理性,朱佳荟“运动健将”称号和保送资格都通过官方审核了,光因为她是朱婷妹妹就否定她不太合适。 另一方面,大家很担心体育系统里有“隐形特权”,就要求相关方面公开朱佳荟训练记录、比赛视频、体测数据这些,证明她真实运动水平。 以前也有类似事儿,像知名演员王艳儿子入选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合格名单,就因为比赛数据不好,被怀疑资质有水分。 这些事儿说明大家特别关注保送资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朱婷妹妹保送浙大这事儿,看着像是个人升学问题,实际上涉及体育人才选拔、保送政策公平性,还有公众知情权等好多方面。 在保证程序正义的同时,怎么回应大家的关切,让保送资格评定更透明、公正,可能是相关部门和机构得好好想想的。 只有这样,有实力的运动员才能得到机会,大家也会重新相信体育保送制度。
男排前国手郑亮谈中国女排:李盈莹非常不错,朱婷回来后影响了体系。作为中国男排摸高
【12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