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年仅16岁的彭妙计将自己的母亲拐卖到江苏,两年后又以其妹妹作为抵押将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5-17 17:12:35

1982年,年仅16岁的彭妙计将自己的母亲拐卖到江苏,两年后又以其妹妹作为抵押将母亲赎回,同时将母亲在江苏所生的一子卖掉作为外出打工的路费,后来彭妙计与周至县的一个姑娘结婚,期间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被彭妙计卖掉。 1966年,彭妙计生在陕西山阳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里。家里七个孩子,他排行老四,饭都吃不饱,衣服破得像筛子。1978年,12岁的他被村里一个远房亲戚“借”去河南漯河帮工,实则是被拐卖了。 那个冬天,他穿着单薄的布鞋,跟着人贩子走了三天三夜,脚底磨出血泡,饿得啃树皮。到了漯河,他被卖给一个黑砖窑,天天干活到深夜,吃的是馊饭,睡的是地铺。 那几年,彭妙计学会了偷、抢、骗,也学会了把心裹得硬邦邦。16岁那年,他逃了出来,回到陕西老家,却发现家已不是家。 父亲酗酒,母亲瘦得像根柴,妹妹饿得直哭。他没钱,也没脸留下来。就在这时,他听人说江苏那边有人买媳妇,能赚一笔快钱。他盯着母亲看了许久,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被冷漠盖住。 1982年,他哄着母亲说带她去城里看病,却把她卖给了江苏的一个光棍,换了200块钱。 那一刻,他攥着皱巴巴的钞票,手抖得厉害。可钱花光后,他又后悔了。两年后,他拿妹妹做抵押,把母亲赎了回来,却顺手把母亲在江苏生的小儿子卖了,换了路费。他开始四处流浪,偷鸡摸狗,慢慢地,亲情在他心里成了可以买卖的货。 1990年代,农村人口流动像潮水,治安乱得像一盘散沙。彭妙计流浪到河南灵宝,认识了表弟丁运好。两人臭味相投,偷盗起家,后来觉得抢钱更快。 1998年,他们在潼关一家小旅店抢了个旅客,失手把人打死了。彭妙计站在血泊里,手里的木棍还在滴血。 作案后,他们翻箱倒柜,抢走现金和粮食,留下满地狼藉。1999年,陕西潼关一户人家被屠,现场留下一枚带血的鞋印,胶鞋的纹路成了警方唯一的线索。 彭妙计随身带着一把铜锁,锈迹斑斑,像是他拐卖母亲时用过的。那锁像是他的护身符,也像是他泯灭人性的见证。 他和丁运好抢钱时常因为分赃不均吵架,丁曾威胁要告发他卖母的事,彭妙计只是冷笑:“你敢说,我先弄死你。”这对表兄弟,像是被贪欲和仇恨绑在一起的恶鬼。 1999年冬,警方在四省联动追捕,压力像山一样重。潼关的鞋印成了突破口,技术员连夜比对,终于锁定彭妙计那双破胶鞋。他流浪时常光顾灵宝一家小饭馆,老板娘记得他“瘦得像猴,点菜从不抬头”。 警方顺藤摸瓜,2000年2月,在湖北钟祥的一间破旅馆里抓住了他。他被捕时,嘴里还叼着烟,铜锁挂在腰间,眼神空洞得像个死人。 那一刻,警察才明白,这个矮小的男人,早已不是人,而是个被贫穷和冷漠吞噬的怪物。 2000年,彭妙计被判死刑,枪决前,他没留下一句悔恨的话。 彭妙计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暗角,也照出那个年代的无奈。90年代的农村,贫穷像鬼影,追着人跑。人口流动大了,治安却跟不上,基层警察人手少,设备差,破案全靠运气。 他不是天生的恶魔。贫困、流浪、冷眼,像是砌墙的砖,一块块把他的人性封死。那把铜锁,锁住的不只是他母亲的自由,也是他最后一点良知。

0 阅读:0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