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震,四川一21岁女老师被埋进废墟,身体断成三截,腹部被钢筋击穿,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她的身体下面,正死死护住一个东西,看清后,在场的人无不泪目。 5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年到了这天的下午两点二十八分,总有人会不禁默哀一分钟,缅怀那些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们。 十七年前的这一天,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短短数十秒,山崩地裂,无数生命被掩埋在了废墟之下。 在这场灾难中,一群普通教师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屏障,用最后一刻的姿态,诠释了“师德”二字的分量。 灾难发生的二十多个小时之后,救援队在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中,发现某处断裂的水泥板下露出了一截衬衫。 “这底下有人!”救援人员急忙喊来同伴,一起清理起这片区域。 可当他们看到瓦砾之下的场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一名年轻的女教师身体断成了三截,腹部被钢筋贯穿,但她的双臂仍旧呈环抱姿势始终未变,就像焊死的铁一般护着身下的三个孩子,仿佛一座凝固的雕塑。 虽然她身下的三名学生也没能生还,可她的牺牲还是让在场所有人泪目。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试图用脊梁为孩子撑起一线生机。 而这名教师,便是二十一岁的英语老师向倩,她的故事成为了民族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画幅。 向倩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父亲向海忠是南泉小学的副校长。从小浸润于书香与责任中的她,2007年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任教,这种对教育的赤诚,早已刻在了她的血脉里。 在同事眼中,她像“知心姐姐”般与学生相处,常以游戏和歌声活跃课堂。地震前一天,她还精心准备零食,计划次日的英语活动课。 地震发生的时候,向倩正在教室里上着这堂活动课。突然传来的剧烈晃动,让教学楼瞬间变得摇摇欲坠,吊灯“哗啦”一声砸在地上。 向倩感知到危险后,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撤离。学生们尖叫着涌向门口,她一把抓住门框站稳,扯着嗓子指挥:“别挤!按顺序下楼!” 当大部分学生逃至操场后,她发现三名年幼的学生因恐惧蜷缩在角落。那时距离出口仅仅几步之遥的向倩本来可以逃生的,可作为老师的她无法丢下任何一个学生。 她毫不犹豫地转身折返回教室,“轰隆!”就在她飞扑向学生的瞬间,教学楼轰然坍塌。她用双臂环抱住三个幼小的身躯,以自己的后背抵挡坠落的钢筋水泥。 得知噩耗的向海忠赶来,这个教了几十年书的男人颤抖着手,抚摸女儿冰冷的脸庞,轻轻擦去脸上的灰:“你受委屈了,我花一样的女儿……” 向倩离开后,向海忠至今依旧保留绕道龙居小学的习惯,仿佛仍在守护女儿未完成的教育使命。 这个教育世家用两代人的坚守,诠释了“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 而向倩的故事,只是当时灾难中的缩影。在汶川地震中,有至少将近二十名教师因为保护学生而牺牲。 这些老师里,有的人新婚在即,有的人才刚刚成为母亲,他们却在生死瞬间,选择将“教师”的身份置于个人命运之上。 正如幸存学生回忆:“他们倒下时的姿势,像极了天使收拢翅膀。” 不光是教师群体,在废墟之下,人性的光辉以不同的形式闪耀着。 三岁的郎铮从瓦砾中被救出时,以少先队礼致敬救援人员;九岁的林浩两次折返废墟背出同学,稚嫩的肩膀扛起超越年龄的勇气;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手机里留下“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绝笔。 就像哲学家阿伦特所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人们仍有权利期待某种光明。”灾难摧毁了家园,却让一个民族的精神筋骨愈发强韧。 汶川震后重建的学校墙上,写着“教师是托付生命的人”的标语,教育者真的用自己的肩,扛出一个个未来。 参考资料:央视网
“太猖狂了!”四川,女子独自一个人在家时,无意间听到门口传来异响,她立即警觉起来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