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能成为国产第二个坚持造芯的手机厂商,我倒是不意外。这种疯狂砸钱还很容易没个响的事情,非常需要企业自己的战略定力。
小米在业务最困难的那几年能定下来造车这件事,投入力度还前所未有地大,最后还真的造出来了一辆Dream Car——严格来说,是好几辆Dream Car,毕竟很多车型已经在路上了。
手机业务方面在最迷茫的那两年坚定了对标iPhone的思路,还定下来了小屏旗舰的数字系列路线。要知道,当时雷总说要对标苹果,可是被嘲上了热搜。小米要做小屏手机,上市前也是被一群人嘲讽“小屏没市场”“根本没人买”。
更细节一点的路子,早些年小米影像拉胯得不得了,后面从DxO时代开始追赶,然后调整了从“参数领先”到“观感领先”的路子,甚至还搞出来了人文影像的移动影像思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投入的战略定力呢。
反过来看同行。有的自家品牌多线打架,完全没有统一协作的内部空间,那怎么可能有拧成一股绳做最难最长久的项目的战略定力。有的品牌则是产品定位一年跳一次,连产品经理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系列是要干什么,企业文化透露出一股浓厚的投机风,造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难以通过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