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花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豪言:“等收回成本后,我就把这座大桥捐给国家!”可谁想到,这桥日均进账400万,一年超10亿元的收入,面对这巨大的财富,他真的会实现承诺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街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广州要建跨海大桥,比登天还难。" 那时候内地刚开放不久,广州虽然被列为重点发展城市,可要建座连接珠江口两岸的大桥,光是造价就让当地政府直摇头。 这时有个叫胡应湘的香港老板突然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这个桥他出钱建。 消息传开,整个商界都炸开了锅。 胡应湘在香港商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创办的合和实业当时市值近百亿港币。 但要说建虎门大桥这事儿,就连他公司的高管都劝他三思。 当时香港媒体算过一笔账,建这座桥少说也得三十个亿,按当时珠江口的车流量来算,怕是五十年都收不回本钱。 可老胡就像吃了秤砣铁了心,硬是把自家公司账上的钱全划拉出来,连在香港的几处豪宅都挂牌卖了。 要说老胡这人,骨子里还是广州情结重。 他祖籍就是广州花都,虽然在香港发家,可每年清明总要回乡祭祖。 有次他在珠江口等轮渡,看着排成长龙的车队,突然就起了建桥的念头。 这事儿他后来跟记者说,当时站在码头看着对岸的灯火,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难受。 大桥开工那天,工地上来了百十号记者。 老胡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跟工程师比划,那架势倒像个包工头。 其实他本来就是学土木工程出身,早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拿的就是建筑学位。 有人说他这是圆了年轻时的建筑梦,也有人说这就是商人精明的投资。 不过工地上那些工人们倒是对他服气,因为老胡经常半夜三更还来工地转悠,有次发现水泥标号不对,硬是把铺好的桥面砸了重来。 大桥建了整整五年,中间遇到台风、资金链断裂各种麻烦。 最悬的是1996年夏天,工程款突然接不上了。老胡急得满嘴起泡,最后把老婆的首饰都拿去当了。 这事儿后来被香港小报当笑话登出来,说他堂堂大老板连老婆的嫁妆都要变卖。 不过老胡倒挺豁达,在记者会上笑着说:"首饰放着也是死物,拿去建桥还能造福乡亲。"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虎门大桥终于通车了。 谁都没想到,这座桥一开通就火得不行。 头三个月过桥费就收了两个多亿,比老胡预计的快了十倍不止。 这下可好,原先那些说风凉话的全都改了口,都说老胡眼光毒辣。 可老胡自己倒愁上了,当初他当众说过等收回成本就把桥捐给国家,现在这桥每天进账四百万,眼看着就是棵摇钱树。 果然没过两年,社会上就有人开始催他兑现诺言。 网上论坛里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他肯定舍不得的,有算账说他至少能赚几百亿的。 最要命的是2003年广深高速开通后,虎门大桥的车流量又翻了一番,当年光过路费就收了十五个亿。 这时候连政府都有些坐不住了,毕竟当初签的是BOT协议,白纸黑字写着三十年经营权。 老胡那几年明显老了不少,有次被记者堵在办公室门口,他苦笑着说:"我胡应湘说话算话,等把银行贷款还清就捐。"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合和实业早就还清了建桥的债务,光是2005年大桥的净利润就有八亿多。 但老胡硬是等到2008年才正式签字,把大桥经营权无偿移交给了广东省交通集团。 后来有内部人士透露,老胡是等着把最后几笔工程尾款结清,不想给国家留半点麻烦。 要说这桥对珠三角的影响,那可真是翻天覆地。 以前从东莞到番禺要绕道广州,现在过桥只要二十分钟。 沿线的虎门镇十年间冒出来三千多家工厂,成了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经济学家算过,这座桥带动的GDP增长少说也有上万亿。 可老胡自己倒没捞着什么实惠,合和实业后来转型搞房地产,他本人也渐渐退出了公众视野。 信源:中华网 河南.虎门大桥是谁建的?虎门大桥的介绍.2023.01.31
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花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豪言:“等收回成本后,我就把这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17 10:3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