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

猫猫背茹茹 2025-05-16 11:46:13

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2块银元让他回家,谁知这个伙夫,竟是国军军长! 那年深冬的华北平原寒风刺骨,平津战役的硝烟笼罩着这片土地,国民党军104军军长安春山蹲在战壕里搓着冻僵的手,远处传来零星的枪炮声提醒着他危险的临近。 这位在傅作义手下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山西汉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安春山的人生原本与刀枪无关,出生在山西闻喜县贫苦农家的他,幼年靠着给地主放牛的空隙偷学《四书》,硬是凭着县考第一的成绩走出山村。 可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本该握笔的手最终攥紧了枪杆子。 从太原警察学校到山西军官学校,这个读书的好苗子阴差阳错成了军人。 北伐战场上滚过,抗日烽火里闯过,还亲手击毙过日军中将,军装上挂满的勋章见证着他半辈子的戎马生涯。 眼下这场仗却打得憋屈,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贪了运送士兵的四百辆卡车给地主搬家,结果整个军被困新保安。 傅作义急令安春山驰援,还特意给他封了个"西部地区总指挥"的头衔。 要说安春山和郭景云那点恩怨,在晋绥军里早就不是秘密。 发电报时多打了"收容"两个字,气得郭景云直拍桌子骂,更邪门的是约好的突围地点,安春山的部队按时到了,三十五军的人影都没见着,反倒撞上了解放军的埋伏圈。 那天晚上的混乱场景老安到死都记得清楚,解放军像天兵天将似的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炮弹炸起的冻土块砸得钢盔叮当响。 104军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当兵的四散奔逃,安春山带着警卫连往山里钻,跑着跑着身边就剩七八个人了。 他扒下个阵亡士兵的破棉袄套在身上,抓把煤灰往脸上抹,活脱脱成了个伙夫模样。 天亮时分搜山的解放军战士发现这伙残兵时,安春山正蹲在石头后面啃冻硬的窝头。 问话的小战士盯着他油光发亮的脸犯嘀咕:这厨子咋养得白白胖胖? 老安张嘴就来:"厨子尝菜咸淡就管饱,油水足着呢。"这话倒是合情合理,加上他那口地道的山西腔,愣是蒙混过关。 领了两块银元路费的老安揣着明白装糊涂,点头哈腰说要回老家种地,转头就奔着北平城去了。 傅作义见到这个"伙夫军长"时哭笑不得,104军打没了可以重建,可这仗越打越让人心寒。 老傅没追究败军之责,反倒让安春山重整旗鼓,谁承想没过多久,傅作义带着部队起义了。 这位从阎锡山时代就跟过来的老部下,兜兜转转还是跟着老长官走进了新时代。 要说安春山这辈子的运气,全用在保命上了。 当年在绥远打日本人,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只擦破层油皮;这回装伙夫蒙混过关,事后才知道抓他的部队里就有当年被他俘虏过的解放军士兵。 历史有时候比戏文还离奇,这个读过四书五经的军长,硬是靠着小聪明在乱世里趟出一条活路。 后来有人在北京胡同里见过他,穿着蓝布褂子拎着菜篮子,跟街坊邻居唠嗑时绝口不提当年事。 只有偶尔盯着院里的老槐树发呆时,眼睛里才会闪过几分金戈铁马的影子。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平津战役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 傅作义回忆录《北平和平解放前后》,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