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晚点内容:
一、私有化极氪:是为了整合提效,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
吉利整合极氪,核心目的不是股权腾挪,而是解决现有体系中协同低效、权责分散、利益冲突等老问题。
两家公司分别为上市主体,沟通成本高、流程复杂、激励机制不同,影响整合效果,甚至形成各自为政的内耗。
合并是唯一出路,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当前市场不给容错机会。
二、“一个吉利”的雏形正式成型
极氪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变为“吉利旗下的事业群”之一,不再是独立运作的高端公司。
四大品牌战略定位明确:
极氪:全球豪华科技品牌
领克: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
吉利银河&中国星:全球主流品牌
吉利汽车将成为唯一的旗舰上市平台,合并极氪后简化报表结构,提升透明度和资本市场效率
三、高管调整实质是权力重塑和组织再造
淦家阅接任吉利汽车集团 CEO,全面负责所有整车品牌运营。
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 CEO,统筹控股集团(含沃尔沃、路特斯等),地位提升明显。
李书福缺席,但布局已定,“幕后推手”式隐身。
四、未来目标:降本、提效、打赢内战
目标非常具体:研发、管理、营销降本15%-20%,合并效益提升5%以上。
吉利今年一季度销量和净利暴涨,部分得益于《台州宣言》后的成本控制。
合并后将在技术、采购、制造等方面深化“中台化”,避免重复研发与资源浪费。
五、极氪退市背后,其实是战略重定位
独立上市一年表现不及预期,市场推测“止损式回收”。
今后极氪更像是母公司的增长引擎,而不是要单独讲一个“高端故事”的独立品牌。
对于极氪团队而言,未来地位和资源倾斜成最大不确定性。
六、未完的整合,还有更大的难题等着吉利
技术中台虽推进多年,但品牌间研发、采购、行政等重合严重,要砍团队、改流程。
吉利与控股体系下其他品牌(如沃尔沃、极星)协同一直拉垮,信任和合作基础薄弱。
要想活下来,必须继续砍冗余、立规矩、强共识。
看好吉利合并吗?以前我觉得吉利很擅长做值钱的品牌,孵化一个个品牌,没想到大刀阔斧收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