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年轻人有头脑!浙江,女子为了快速赚钱,灵机一动,竟然穿瑜伽裤上门做饭,直接月入2万元,被很多人质疑是博眼球,女子解释:“流量肯定好,但我不是为流量,我衣柜里最多的就是这个,瑜伽服是日常穿搭!”
潘女士的工作流程挺实在,买菜、炒菜、洗碗全包圆。她每天雷打不动 7 点起床,背着菜篮子赶场。8 点半到第一家做早饭,9 点半转场做第二家的午饭,一天能跑 6 户人家。客户大多是独居的年轻女生,自由职业者居多,图的就是有人能上门做顿热乎饭。
有意思的是,她总穿着修身的瑜伽裤、宽松 T 恤,干活利落又显精神。
这穿着可惹来不少闲话。有人掐着表算:“就算一单一小时,加上路上时间,一天得干十几个小时,哪有这么轻松?” 还有人直接开怼:“菜炒得一般般,倒是人长得漂亮,穿成这样做饭,怕不是另有所图?”
面对质疑,潘女士也不藏着掖着:“我平时逛街就这么穿,衣柜里全是瑜伽服,不是为了流量。”
评论区分成了两派。支持者说:“穿衣自由,又没规定做饭得穿啥,凭本事赚钱不寒碜!” 反对的人却不买账:“正经做饭谁穿成这样?肯定想走捷径。”
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反倒让这门生意越吵越火。
老一辈总觉得,干啥就得有干啥的样子,厨师就该穿白大褂,保洁就得穿工作服。但现在年轻人可不这么想,潘女士就是典型例子 —— 用日常穿搭做职业特色,既舒服又能让人记住。就像老话说 “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人家靠手艺和效率赚钱,穿什么真没那么重要。
她也是很有头脑的,现在越来越多人懒得做饭,外卖吃腻了,上门服务正好补上这个缺口。而且年轻客户群体本就注重生活品质,潘女士穿着清爽干练,干活又麻利,自然受欢迎。这也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特色就是竞争力。
但争议背后也给人提了个醒:创新难免会遭遇偏见。潘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很多新兴职业刚出现时,都会被贴上 “不务正业” 的标签。不过话说回来,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靠双手赚钱就值得尊重。
用户10xxx54
女客户,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