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西方媒体随即嘲讽道:“中国人这次打错了算盘,1200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5-15 18:04:19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西方媒体随即嘲讽道:“中国人这次打错了算盘,1200亿就修了这么个桥,恐怕连贷款也还不上了!”除了国外媒体的嘲讽,国内很多人也认为,港珠澳大桥让中古亏大了! 2023年春天,港珠澳大桥迎来了自开通以来最拥挤的一天。4月1日,这座曾经"车少人稀"的巨桥上,车流量激增至19500辆,创下口岸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回望五年前的2018年10月,这座耗资1200亿人民币、历时15年建成的"世纪工程"刚刚揭开面纱时,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时,各大媒体镜头下的港珠澳大桥显得格外空旷。偌大的桥面上,偶尔有几辆车驶过,更像是点缀而非常态。这种冷清与开通仪式上的盛大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位曾在开通首月驾车通过大桥的香港居民回忆道:"当时桥上几乎没什么车,感觉像是专门为我修建的高速公路。" 西方媒体很快就抓住了这一现象。"中国人这次打错了算盘,1200亿就修了这么个桥,恐怕连贷款也还不上了!"这样的嘲讽声不绝于耳。一些外媒甚至直接将港珠澳大桥定性为"面子工程",认为这座大桥只有噱头价值,实用性却几近于零。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质疑声不仅来自国外,国内网络上也掀起了一场关于港珠澳大桥价值的大讨论。有网友计算出,按照当时的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这座大桥需要547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这一惊人数字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 "如何评价港珠澳大桥?"成为各大问答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象征,也有人质疑如此庞大的投资是否真的必要。一位网友写道:"花1200亿修一座平均每天只有几千辆车通行的大桥,这钱花得值吗?" 巨大的投资与低迷的使用率之间的反差,让许多人开始反思这座大桥建设的初衷。事实上,港珠澳大桥从2003年开始筹备,历经15年才最终建成。它横跨南海和伶仃洋,全长55公里,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工程难度极高。 低使用率背后有着诸多客观原因。首先,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通规则存在根本性差异——香港和澳门是靠左行驶的右舵车,而大陆则是靠右行驶的左舵车。这种差异使得跨境自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次,通行港珠澳大桥需要办理两地牌照,价格高达30万元,这一门槛挡住了绝大多数普通车主。更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桥的通行费比虎门大桥高出近四倍,经济性并不突出。 2023年4月1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港珠澳大桥上却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景象。曾经被嘲讽为"空桥"的港珠澳大桥,此刻车水马龙,车辆排起了长龙。当日的车流量达到了惊人的19500辆,打破了口岸开通以来的历史纪录。海关工作人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客流高峰,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天,不仅仅是港珠澳大桥车满为患,整个深圳也迎来了大批香港游客。据统计,仅这个周末,从香港涌入深圳的游客就多达70万人次。昔日"北上"购物的情景,如今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以前我们都去香港买东西,现在反过来了。"一位深圳本地居民看着商场里熙熙攘攘的香港顾客感慨道。这种逆转并非偶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承受着极高的物价压力。反观内地城市,尤其是深圳,虽然工资水平与香港有差距,但物价却要亲民得多。 一杯咖啡在香港可能要50港币,而在深圳可能只需要20元人民币;香港一顿普通午餐可能需要80港币以上,而深圳可能只需要30元人民币。这种价差吸引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香港工作,内地消费"的生活方式。 港珠澳大桥的存在,恰恰为这种新生活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自驾穿过这座大桥,从香港到珠海或澳门只需约30分钟,比起以往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节省了大量时间。一位定期通过大桥往返香港和珠海的司机表示:"现在周五下班后可以直接开车回珠海,周日晚上再回香港,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发现了这条便捷通道的价值。大桥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文化和生活开始逐渐融合,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这种变化悄然改变了整个大湾区的经济生态。珠海和澳门的商户开始专门针对香港游客推出特色服务;香港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考虑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服务两地客户。就连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影响,珠海靠近大桥的区域房价出现明显上涨。

0 阅读:2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