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000日军战俘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跪在通化城头,想起他们

时光的如流 2025-05-15 17:32:08

1946年,3000日军战俘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跪在通化城头,想起他们不久前的所作所为,朝鲜名将方虎山恼羞成怒之下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用刺刀将这群人挨个挑死,之后尸体全部踹下城,塞进未解冻的冰河! 通化城外,风雪呼啸,冻得人骨头都发麻。方虎山裹着军大衣,站在城头上,盯着底下跪了一地的日军战俘。这些家伙,个个穿着单衣,冻得哆哆嗦嗦,嘴唇发紫,却没一个敢吭声。 方虎山的眼神冷得能把人冻住,手里攥着刺刀,刀刃在雪光里闪着寒光。这3000多个战俘,前些日子还跟国民党特务勾结,趁着过年搞叛乱,把通化城搅得天翻地覆,害死了不少革命战士和老百姓。现在,他们被抓了,跪在这儿,等着审判。 事情得从头说。方虎山是个朝鲜人,从小就见识过日本鬼子在朝鲜的烧杀抢掠。他跑来中国东北,加入抗日游击队,跟日军干了好些年。 后来去了苏联学军事,又在延安练兵,抗战胜利后,他带着朝鲜义勇军回到东北,专门收拾那些不老实的日军和土匪。 通化这地方,本来就是日军的老巢,关东军在这儿盘踞多年,投降了还不消停,老想着搞乱子。方虎山带队过来,原本是想稳住局势,谁知道刚过完年,城里就炸了锅。 那天晚上,月亮刚爬上天,通化城里突然喊杀声一片。日军战俘偷偷摸摸从拘留所里跑出来,手里拿着抢来的枪,带着国民党特务,四处放火打砸。 革命军的岗哨被偷袭,好些战士没来得及还手就倒下了。城里的百姓吓得躲在家里,门窗关得死死的。 方虎山在南满听到消息,气得牙都咬碎了,带着部队连夜赶到通化。路上,雪下得铺天盖地,马蹄子踩在雪里吱吱响,士兵们冻得脸通红,可没一个人喊累。 到了通化,城里已经乱成一锅粥。方虎山带着人冲进去,枪声炮声响成一片。两个钟头,硬是把叛乱压下去了,500多个日军被当场打死,剩下的全被绑了,押到城外。 方虎山站在城门口,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有被烧得黑乎乎的房子,脸上的表情硬得像块石头。他让人把抓来的3000多个战俘全赶到城头上,零下三十度的天,风刮得跟刀子似的,战俘们冻得直打哆嗦,可没人敢抬头看他。 方虎山站在城墙边,手里的刺刀举起来,指着底下跪成一片的战俘。他没多说废话,直接挥手,士兵们上前,刺刀一个接一个捅下去。战俘的喊声在风雪里传不远,血淌在雪地上,红得刺眼。 方虎山自己也下了手,刀刀利落,没一点拖泥带水。完事后,他让人把尸体全踹下城,扔进冰河里。冰面上凿了个大窟窿,尸体一具接一具滑进去,河水咕嘟咕嘟冒着泡,很快就没声了。 这事干完,通化城安静了。那些还想着闹事的日军战俘吓得大气都不敢出,革命军的名号在这儿彻底立住了。可方虎山的做法,也让队伍里有些人嘀咕,说他太狠,违了纪律。 方虎山没理这些,他带着部队接着干活,剿匪、打仗、建根据地,忙得脚不沾地。后来,他跟着部队回了朝鲜,上了战场,跟美军硬碰硬,立了不少功。 战后,他还当上了陆军大学的校长,风光了好一阵。可惜,朝鲜那边后来闹了些乱子,方虎山被牵连进去,最后落了个冤死的下场,让人叹口气。 通化城头那场血光,成了方虎山一辈子最扎眼的一笔。3000个战俘的命,换来了东北的安稳,也让那些日军再不敢翻天。 他宁愿背上骂名,也要让这些手上沾满血的家伙付出代价。这事,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谁又能说得清对错?

0 阅读:87
时光的如流

时光的如流

时光匆匆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