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回到长安,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时,

摔摔说史 2025-05-15 17:03:00

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回到长安,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时,见到当地人使用蜀地产的布匹和邛竹杖(今四川罗汉竹做的拐杖)。我问当地人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他们说是商人从身毒国(今印度)带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国东南方,两者相距数千里。那里的民风民俗,与大夏国相似,然而气候湿热,靠近大海。他们还会骑着大象作战。既然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地物品,那么臣猜测此国距离蜀地应该不远了。”

公元前122年,张骞从很远很远的西域地方回到了长安城。

那时候,汉武帝让张骞去西域走一趟。张骞路上碰到了好多好多的困难,但他都挺过来了,最后成功回到了长安。他带回来的东西可不少,不光是知道了好多新地方,还讲了好多关于中亚、南亚那边人们怎么生活、怎么交流的故事。张骞站在汉武帝面前,慢慢地说:“皇上,我去了大夏国,就是现在的阿富汗那边,看到当地人用着咱们蜀地出的布和邛竹杖,就是四川那种罗汉竹做的拐杖。我挺好奇的,就问他们这些东西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商人从身毒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带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国的东南边,离着好几千里地呢。那儿的人和大夏国的人挺像,不过天气又湿又热,还靠海,他们打仗都骑大象。所以我想啊,身毒国有咱们蜀地的东西,还离大夏国这么远,那它离蜀地应该也不远了。”

这段话是《史记》里写的,是我国古代最早说起中印文明交流的记录。说不定中印的交流比这还早呢,只不过史书里没有写罢了。再举个例子也能说明,中印之间的交流,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要早。“苏摩”和“寿麻”这俩名字挺有意思。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印度吠陀时代,“苏摩”既是酒神也是月亮神,他还建立了个月亮王朝呢。另外,“苏摩”还是种植物或者蘑菇,人们拿它来酿黄色的苏摩酒,这酒是用来祭神的。喝了这种酒,人会变得兴奋,还会出现幻觉,就像吃了毒蘑菇看到“小人”那样。古代印度的巫师们,就靠这苏摩酒来表演他们的“神迹”。

波斯的一本古书《阿维斯陀》里也提到,苏摩(又叫豪麻)是神仙们喝的一种金色美酒,喝了能长生不老。而在咱们中国的《楚辞》里,有“折疏麻兮瑶华”的说法,意思是折了疏麻送给神仙。这里的“疏麻”也是敬神用的东西。还有本《山海经·大荒西经》里写,西边有个寿麻国,是寿麻(南岳神的孙子)建的。那里的人站着没影子,天气还特别热。有人猜,这个寿麻国大概在赤道附近,和印度的位置挺像。

古人给《山海经》做注解时说,寿麻又叫疏麻、神麻、苏麻,它既是国名,也是神仙的名字,还是一种药材,这些和“苏摩”都挺像的,而且发音也差不多。所以呀,我们猜,可能在公元前700年以前,咱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文明就已经有来往了。张骞这次回来一讲,大家才知道原来中亚和南亚早就有生意往来了。这事儿还给以后研究咱们中国和印度古代怎么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张骞的发现,就像是给中国跟世界文化交流开了扇大门。

0 阅读:118
摔摔说史

摔摔说史

许多奇迹只要相信就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