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很久没有人说“小米出货全靠低端机”了。
其实这事儿还要归功于最近一年一大批数据博主的出现。大家仔细一看每周出货量Top15榜单,小米出货都是靠K系列/Turbo系列/数字系列这种中高端机型,反而是几个线下大厂全靠一些线上无声量的低端机铺量。
所以说数据互通还是非常重要的。你再怎么用修辞和语言骗术去伪造信息,数据总归是篡改不了的。
但我其实想说的重点不在于谁高端厉害,谁又是只能靠低端。其实数码圈一直对低端机撑量这件事有一种天然的歧视,平时低端机评测是不做的,具体卖点是怎么照顾到目标客户也是不关心的,整个圈子还是有一种过度的技术崇拜,所以很多人都会下意识贬低靠低端机出货撑量的品牌。
我一直觉得机圈或者说大众要抛弃掉对于低端机和低端机目标客户群体的歧视。
低端≠低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身处现代文明里的人应该有的认知,或者说最该有的一种认知水平。如果你是一个人权主义者,你重视人的价值和幸福,那你就该认识到,低端机给目标客户带来的效用并不比高端机给目标客户带来的效用(Utility)低。
一个希望通过500块钱的手机和世界建立联系的农民工,在这一款手机上获得到的和他人建立跨空间联系的效用,不见得比一个商务人士在他花8000块钱买到的手机上获取的效用低。
甚至可以说,高端机的技术提升带来的效用提升是越来越少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这里同样生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绝不可以说低端机是低价值的。此之谓低价≠低价值。
那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爱冲击高端,甚至把高端机型数据往财报上放呢?
一方面这是站位问题。
如今国内手机市场,价位越往下的细分市场竞争越激烈,因为技术要求确实不算高,市场准入门槛随着技术成本大大降低了,而竞争激烈则必然带来行业平均利润的下降。
所以很直白地来讲,在低端市场是很难让厂商赚到钱的。厂商作为一个商业组织,随着企业文化会随着核心管理层有不同,也存在利他主义类型的企业。但当你面向股市和市场的时候,宣传自己在高价位的优势才是最符合社会期望的叙事方法,因为这代表着你有商业赚钱的能力。
高价位用户对价格敏感度很低,专业点来讲叫需求弹性比较小,所以客观来讲所有厂商都是希望在这个价位段获取利润,然后再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的。
另外一方面,这也确实是迎合大众朴素的技术崇拜观的表现。
机圈为什么喜欢聊高端机,喜欢聊One More Thing,本质上就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技术崇拜,大家希望用到炸裂的技术,也觉得各厂靠着高端机打技术战很有意思。高端机本身就是技术最前沿的争夺战场。
所以即便高端形象往往需要大量宣发费用投入来支撑(这一点在化妆品行业尤其明显),但大家还是会下意识把高端和技术画等号。
所以我想表达的点在于,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你高端做得好当然很棒,这是你的宣发、技术整合的成熟体现。但另外一方面,大众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贬低靠低端机出货的那几个大厂,低价≠低价值,踏实做产品,尤其是踏实做低端产品的厂商,对社会的贡献不见得比做高端的少。
用户20xxx25
均价1100,还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