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副主席、副总理都没有民主人士,他们去了哪里?

历史客栈 2025-05-14 09:01:05

看看建国初期的前两届国家领导人,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在1949年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共有六位副主席,包括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正好是三位共产党员,三位民主人士。

但是到了1954年,国家副主席只剩下了一位,就是朱德,没有民主人士。

另外,在1949年的第一届政务院中,共有四位副总理,包括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也是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各占一半。

到了1954年,副总理增加到了十位,包括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可以看到,这十位副总理都是共产党员,没有一位民主人士。

所以,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就认为,这是共产党在疏远民主人士。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因为对新中国的体制不了解。

在新中国的高层机构中,除了上面这两个,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全国人大”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立法权、监督权、人事权,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都是通过“全国人大”选举出来的。

所以,当“全国人大”在1954年成立后,很多领导人都转到了这个机构,加强“全国人大”的领导力量。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委员长是刘少奇,副委员长有十三人,包括: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丹增嘉措、赛福鼎·艾则孜。

可以看到,之前的三位民主党派副主席(宋庆龄、李济深、张澜)、两位民主党派副总理(郭沫若、黄炎培),都变成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而且,在1954年的全国政协中,这五位民主人士也都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身兼两大要职。

所以,这些民主人士仍然是重要的国家领导人,只是位置有变动,而不是什么“疏远”。

0 阅读:166
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