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力差距巨大,美国就是原地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2015年,局座张召忠

生而宅命 2025-05-13 22:55:39

“中美军力差距巨大,美国就是原地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2015年,局座张召忠做客央视访谈节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引发网友热议,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23年末,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服役的消息刷爆网络。这艘排水量8万吨级、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国产航母,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又迈上新台阶。然而,就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刻,一段八年前的老视频被网友重新翻出:"中美军力差距巨大,美国就是原地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 这位说出"20年论"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熟悉的"局座"张召忠。2015年,已是海军少将的张召忠做客央视某访谈节目时,抛出这一判断,当即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认为他是"唱衰中国",有人则称赞他"实事求是"。十年过去,再看这句话,究竟如何评判? 要理解张召忠的这番言论,必须回到2015年的历史环境。当时的中国刚完成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改装服役,这艘从乌克兰买来的二手航母虽然让国人振奋,但与美国的11艘核动力航母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在军费上,中国2015年的国防预算约为1450亿美元,而美国则高达596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4倍。核武器数量更是悬殊,美国拥有4500枚核弹头,中国仅有约250枚。 "我说这话的前提是中美军备竞赛,"张召忠后来解释道,"如果真的陷入军备竞赛,美国的技术是顶尖的,我们发展的同时,人家也在发展。"事实上,张召忠的发言更多是针对当时国内一些过于乐观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三五年就能超越美国,这种盲目自信正是他所警惕的。 从农村走到央视荧幕的张召忠,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952年出生在河北盐山的贫困农村,18岁参军进入海军导弹部队,靠自学考入北大阿拉伯语系,还曾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担任翻译。1992年,他开始在央视讲解军事,接地气的风格让他迅速走红。1998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后,他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军事评论员。 不过,张召忠也因为一些"翻车"的预测被网友称为"乌鸦嘴"。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他预测美军将在巴格达陷入艰难战斗,结果美军仅用几天就攻占了这座城市。尽管后来有情报显示美军获得了内应帮助,但这一"失误"仍被人津津乐道。 如今站在2025年回望,张召忠的"20年论"已经过去了十年。中国军事实力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从一艘改装航母发展到三艘航母,最新的福建舰已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歼-20隐形战机已经量产,歼-35A也已亮相;东风-41洲际导弹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成功服役;军费从1450亿美元增长到2314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并非"原地不动",其2024年军费已达8860亿美元,仍是中国的3-4倍。 2023年11月,珠海航展上,歼-35A战机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新型舰载隐形战机与已经服役的歼-20一起,构成了中国空军的"双隐形"组合拳。从2015年局座张召忠说出"20年论"到现在,中国军事发展的速度确实令人惊叹。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在2035年前赶上美国吗? 十年追赶之路,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有目共睹。航母从仅有一艘辽宁舰,发展到如今的三艘,特别是2023年服役的福建舰,作为003型航母,已经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这项技术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在战略威慑方面,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达1.4万公里,能携带多弹头;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问世,更是让美国防御体系面临新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为军事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中国GDP从2015年的1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8万亿美元,逼近美国的22万亿。正是这一经济基础支撑了中国军费从145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314亿美元。 然而,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中美之间的差距远非十年二十年可以轻易弥合。这种差距首先体现在技术积累上。美国从二战就开始军事科技的全面领先,核武器、航母、隐形技术样样走在前列,中国晚起步几十年,这种历史欠账不是短时间内能还清的。 更关键的是全球军事体系的不对称性。美国在全球拥有数百个军事基地,从日本到欧洲,构建了完整的军事联盟网络。而中国虽然在南海填建岛礁,也开始有了几个海外基地,但全球军事存在仍主要局限于区域性范围。 别忘了"卡脖子"的痛楚。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这些关键技术,至今仍是中国的短板。我们能生产14纳米芯片,但7纳米以下仍需进口;国产发动机寿命比美国的短一截。这些"硬骨头"不啃下来,军事装备的代差就始终存在。

0 阅读:666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00

用户15xxx00

5
2025-05-13 23:42

哪有什么歼20,那只是歼10改

xiaojian

xiaojian

3
2025-05-13 23:18

战忽局终身大佬说说而已,我们也就听听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人家的主业不是军事理论,是战略忽悠[哭笑不得]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