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徐州一工人路遇饥寒落魄的少年,便给了他1000元,24年后,正当工人下岗生活困难时,少年突然出现,竟还给工人1000万! 2017年7月,徐州市区一间破旧的小店铺里,50多岁的张爱民正在收拾着店里的杂物。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搬店了,自从国企改制下岗后,生活一天比一天拮据。孩子还在上学,妻子的工资勉强维持家用,他这个曾经的老工人,如今只能靠开个小店维持生计。 就在这个平常的下午,一个陌生男子推门而入。男子穿着考究的西装,看起来有四十多岁,说要找张爱民。张爱民抬头一看,完全不认识,心想又是哪个推销保险的吧。 "你是张爱民吗?我是孙胜荣,25年前在徐州医院对面的理发店工作过。"男子说着,眼眶有些湿润。 张爱民愣住了,孙胜荣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熟悉,但他想不起来是哪位。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认识的人太多了。 孙胜荣看出了张爱民的疑惑,继续说:"1989年,你在温州出差时遇到我,当时我身上没钱,是你请我吃饭,还借给我1000元。" 这下,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张爱民眼前浮现出那个瘦弱的男孩,衣服脏兮兮的,饿得像只流浪狗。当时在温州的街头,这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饭,边吃边哭。 "孙胜荣!真是你!"张爱民激动地抓住了孙胜荣的手,"你还记得我!这么多年了,你过得怎么样?" 孙胜荣眼眶里终于有泪水流下来:"哥,我这次是来还债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这里面有1000万,我想给你买房买车,还有其他你需要的一切。" 张爱民一听,整个人都懵了。1000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他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要你这么多钱?当年那1000元,我根本没指望你还。" 原来,这几个月里,孙胜荣一直在徐州四处打听张爱民的消息。城市变化太大了,当年的理发店早已拆迁,周边的建筑也认不出来了。他挨家挨户询问,足足问了半个月,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民警了解情况后,也被这个跨国寻恩的故事感动了。他们查找户籍资料,发现徐州有上百个叫"张爱民"的人,其中搬离原住址的有30多家。经过逐一电话联系,终于在前天下午找到了这个张爱民。 接到警察电话时,张爱民正在店里忙活。听到有人专程从西班牙回来找他,他简直不敢相信。电话里只是说了一句"好,好,好,人没事就行",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今天见到孙胜荣本人,这才知道,当年那个饿得快要晕倒的小孩,如今已经成了西班牙百货协会的主席,身价上百亿。而且,他一直没有忘记那份恩情,这次回国就是专程来报恩的。 张爱民看着孙胜荣,心里五味杂陈。25年了,自己都快忘了这件事,没想到这个孩子还记着。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又看看孙胜荣的诚意,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那是在1989年的温州,改革开放刚起步没几年。孙胜荣带着500块钱来闯天下,以为能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几天就花光了。不懂生意门道,又人生地不熟,找工作也屡屡碰壁。他不好意思打电话回家,怕丢人,就在温州街头流浪。 "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路边,整个人都迷茫了。"张爱民说,"我当时就想,这孩子可别出什么事。" 张爱民二话不说,拉着孙胜荣去了附近的小饭馆。孙胜荣一口气吃了三大碗米饭,边吃边哭,说自己已经几天没好好吃饭了。看着这个年轻人,张爱民心软了。 "我那时候是国企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80多块。"张爱民回忆道,"但我想,这孩子要是就这么回去了,可能一辈子都完了。" 思考再三,张爱民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1000元整。在1989年,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他对孙胜荣说:"要不你跟我回徐州,我投资你开个理发店。挣不了大钱,但不至于饿肚子。" 孙胜荣当时哭得更厉害了,说自己已经欠张哥太多,不想再欠情。但在温州的这段经历让他明白,有时候接受帮助也是一种勇气。 回到徐州后,孙胜荣用这1000元在医院对面租了个20平米的小店面,和哥哥一起开起了理发店。生意不算太好,但基本能维持生活。 几个月后,孙胜荣突然说要回老家一趟,说母亲给他报名了征兵。张爱民当时没多想,以为他去体检一下就回来了。毕竟那个年代,很多人想当兵,但能通过体检的不多。 在部队服役几年后,孙胜荣复员去了西班牙。刚开始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做生意总是亏本。他洗过盘子,擦过皮鞋,受了不少罪。但军队的磨练让他有了韧性,一有空就学英语,慢慢熟悉了当地的商业环境。 通过十几年的打拼,孙胜荣从小商贩做到了百货公司老板,最后成为西班牙百货协会主席。每当生意上遇到困难,他都会想起张爱民那1000元的重量。 "2012年,我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来徐州找你。"孙胜荣说,"但这里变化太大了,当年的理发店早没了,我根本找不到线索。" 这次回来,孙胜荣下定决心要找到张爱民。他在徐州住了半个月,挨家挨户询问,终于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了人。
江苏总量修正:无锡增555亿,全省第一!南通减541亿。现在全省还有23
【1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