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知青戴建国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娶痴傻的程玉凤为妻。新婚夜,戴建国含泪

猫猫背茹茹 2025-05-13 20:39:38

1979年,知青戴建国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娶痴傻的程玉凤为妻。新婚夜,戴建国含泪解开她的衣服扣子时,谁承想,程玉凤竟然朝着他的脸上打了一拳。 20世纪60年代,上海青年戴建国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皖北农村,这个戴着眼镜的文弱书生,在田埂上笨拙地挥着锄头,手心磨出血泡也顾不上擦。 村里有个叫程玉凤的姑娘,看见他手上的伤口,悄悄回家翻出红药水,蹲在地头给他包扎,这是两个年轻人第一次见面,谁也没想到这场相遇会牵出大半辈子的缘分。 戴建国发现程玉凤虽然不识字,却懂得二十四节气农谚,认得田里每一种野菜。 他教她用树枝在泥地上写名字,她教他辨认麦苗和杂草,农忙时两人总被分到一组,一个负责刨坑,一个跟着撒种。 戴建国常把城里带来的水果糖塞给她,程玉凤就偷偷往他饭盒里埋咸鸭蛋,村里人都说这两个年轻人般配,可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1972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戴建国被家里催着回上海复习。 临别那天,程玉凤攥着攒了半年的粮票往他兜里塞,戴建国红着眼眶说等他回来。 可等半年后他揣着录取通知书赶回村里,程家堂屋里已经贴上了褪色的喜字——程老爹嫌知青靠不住,硬把女儿许给了邻村铁匠。 程玉凤成亲当天就闹出大事,拜堂时她突然掀了盖头,抱着门框又哭又笑,把来喝喜酒的亲戚吓得直往后退。 婆家连夜退了婚,程老爹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看着女儿整日坐在村口榆树下发呆,村里小孩朝她扔石子,她也不恼,嘴里反复念叨着"戴眼镜的"。 戴建国得知消息时正在大学图书馆查资料,他连夜坐绿皮火车往皖北赶,三天三夜没合眼。 见到蓬头垢面的程玉凤时,这个书生气的小伙子扑通跪在程家院子里,说要带她去上海治病。 程老爹抡起笤帚往外赶人,骂他害了自家闺女,那天夜里,戴建国在村口老槐树下站到天亮,最后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发誓要照顾程玉凤一辈子。 婚礼办得悄无声息,戴家父母从上海寄来断绝关系的信,村里人挤在篱笆外看热闹。 洞房夜程玉凤突然犯病,拳头砸在戴建国鼻梁上,血滴在崭新的枕套上。 新郎官顾不上擦脸,搂着又踢又咬的新娘子哼了整宿的知青歌谣,天蒙蒙亮时,怀里的姑娘突然安静下来,伸手摸他红肿的鼻梁。 日子像村头的老磨盘,吱吱呀呀转得艰难,戴建国白天在地里干活,晌午跑回家给媳妇喂饭。 程玉凤时好时坏,清醒时能坐在门槛上缝补衣裳,发病时把锅碗瓢盆砸得稀碎,村里赤脚医生说这是"失心疯",得吃安神的草药。 戴建国每月徒步三十里山路去县城抓药,裤腰带勒紧到最后一个眼。 在孩子降生那天,程玉凤抱着皱巴巴的闺女,眼神忽然变得清亮,她撩起衣襟给孩子喂奶,转头对满头大汗的丈夫说:"建国,给孩子起个名吧。" 接生婆后来跟村里人说,戴家小子跪在床前哭得像个孩子,那场面看得人心窝子发酸。 八十年代知青返乡潮涌动,戴建国却把返城指标让给了别人,他在县中学当语文老师,板书写得遒劲有力。 程玉凤的病渐渐好转,能在灶台前炒出喷香的雪菜肉丝,女儿考上师范那年,戴建国收到上海老同学的来信,说电视台在招文字编辑。 他犹豫再三,最终带着妻女回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 弄堂里的老邻居起初看稀奇——穿的确良衬衫的程玉凤说话带皖北口音,分不清哪家是公用厨房。 戴建国每天骑车送媳妇去社区医院做康复治疗,雷打不动。 信息来源:海哥美篇2020.1.20最有担当的男人

0 阅读:275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