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 17 年前那 “惊天一跳” 吗?时至今日,依然震撼人心,令人热泪盈眶。那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震中附近的茂县很快变成孤岛。 山体滑坡把路全堵死了,通讯也断了,外界根本不知道里面啥情况,几千名群众生死未卜。 救援部队急得团团转,可通往茂县的路全被塌方埋了,飞机想降落也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跳伞,可那儿全是高山峡谷,云层又厚又低,飞机在高空根本看不清地面,这种条件下跳伞,简直就是拿命冒险。 可当时的情况太棘手了,晚一分钟,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危险。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必须尽快派人进入茂县勘察灾情。 但气象资料一片空白,地面没有任何引导,甚至没人知道茂县周边的地形到底啥样,跳伞高度定在 4999 米,这比平时训练的高度高太多了,而且高空缺氧、气流紊乱,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强风吹得撞上山崖,或者根本找不到降落点。 但灾情不等人,必须有人站出来。关键时刻,15 名勇士站了出来。他们是空降兵某部的官兵,平均年龄不到 25 岁。 出发前,部队领导把任务一说,大家都清楚这一跳有多危险,可没人退缩,纷纷写下遗书。有人在遗书里说 “如果我牺牲了,请照顾好我的父母”,有人说 “我是军人,这时候必须上”。 5 月 14 日中午,他们登上了运输机,飞机在茂县上空盘旋,舱门一开,冷风呼呼往里面灌,往下看全是云,根本看不到地面,可他们咬咬牙,一个接一个跳了下去。 跳下去那一刻,风险比想象中还大。云层里的气流把人吹得直打转,伞包打开后,还得拼命控制方向,躲避周围的山峰。 有的战士落地时摔进了树丛,身上划满了血道子,有的被树枝勾住了伞绳,费了好大劲才挣脱。但他们顾不上疼,落地后马上集结,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就开始勘察灾情。 李亚军落地时扭伤了脚踝,走路一瘸一拐的,可他坚持跟着队伍前进,用卫星电话把茂县的受灾情况一点一点传回指挥部,哪儿房屋倒塌了,哪儿需要紧急救援,这些信息成了后续大规模救援的关键依据。 他们在茂县坚守了 3 天,没日没夜地跑遍了各个村寨,把最真实的灾情传了出去。外界这才知道,茂县有多少人被困,哪里急需医疗物资,哪里需要打通生命通道。 正是因为他们这一跳,救援部队才能精准发力,直升机找到了降落点,后续的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地送进茂县,无数生命得到了拯救。 如今再看这一跳,依然让人热血沸腾。15 勇士在生死关头没犹豫,用命换来了关键的情报,给被困群众带去了希望。 他们里有的后来成了部队骨干,有的退伍回到了地方,但那段经历永远刻在人们心里。汶川地震是场灾难,但这 “惊天一跳” 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担当,看到了在绝境中不放弃的勇气。 17 年过去了,可能有人慢慢忘了一些细节,但每当想起那 15 个从云端跳下来的身影,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暖流 ——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这一跳,值得永远被记住,因为它不仅是一次救援行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有人会挺身而出,把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还记得17年前那“惊天一跳”吗?时至今日,依然震撼人心,令人热泪盈眶。那
吃瓜少女孙答应哦
2025-05-13 16:45:16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