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印巴冲突最长脸的,就是中国的武器了,印度已经发现了一枚基本完整的霹雳-15E弹体,没有弹头,所以不用担心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泄密(导引头组件部分没打中目标就会自爆),但弹体里面有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可是一个核心技术。 印度通过残骸的逆向工程,会导致泄密么? 发动机为什么重要? 很简单,印巴这次空战双方都没有越过失控线,打的是远距离的导弹对轰,巴方歼-10C发射霹雳-15E是直接飞了100多公里,把印度的阵风打下来的。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关键就在发动机上。 霹雳-15是全球首款双脉冲空空导弹,基础射程就200公里,自用型号能做到300到400公里,对标的美国AIM只有180公里射程。
双脉冲的关键节点不光在于把射程变得更长,而是有一套非常成体系的能量消耗模式,推进剂分了两端来点火,第一段是冲刺,之后就是巡航飞行,最后再次点火冲刺,可以进行机动规避和索敌攻击。 简单说就是,最后那一段,让别人的飞机跑不掉,也让别人的反制武器打不着。 那怎么分配燃料,怎么二次点火,这些就都可以通过弹体设计和残存的电子电路来进行研究。
那历史上有没有通过导弹残骸逆向工程成功的呢? 有,而且主角就是中国。 1958年,蒋介石和我们打了温州湾空战,也叫九二四空战。 双方出动了500多架飞机,打的很激烈,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场使用空对空导弹的空战。 蒋介石那边用了美国造的AIM-9响尾蛇导弹,这导弹可以说是久经考验,2023年美国打我们气象气球的那次,就是F-22猛禽战斗机发射的AIM-9X(改进版)。
那年头台湾省的空军发射的AIM-9响尾蛇导弹就被我们捡到了,我们当时还办了各种展览,但毕竟刚建国,科研能力不行,只搞定了高敏感型硫化铅红外探测器技术之后,就拿给苏联做逆向工程。
苏联在1961年仿制成功,造出了K-13空空导弹,然后又把米格-21全套技术及K-13空空导弹转让给了我们。 我们造出来的,就是霹雳-15的前身,霹雳-2。 看到到这里肯定有大佬会担心了,那中国和苏联能研究美国导弹残骸,那印度也能研究我们的。 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印度已经发动居民,大规模的到处收集导弹残骸,已经找到至少5枚比较完整的导弹。 不过别慌,关键点就在于,巴基斯坦发射的是霹雳-15E。 屁股后面那个E是什么意思呢? export的首字母。 这就是外贸版。 既然是外贸版,那本身就不怕泄露。 我们除了卖给巴基斯坦,埃及在2022年也开始和我们谈导弹合同,缅甸和尼日利亚这些枭龙战机「客户」也在沟通中。 能大规模卖出去,我们这边默认就是泄露了,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国家军队经常有腐败丑闻爆出来,你要说美国已经弄到了整个还没有发射的导弹,我都不稀奇。 所以我在最开始就提到了,外贸版的射程是200公里,我们自用版最高能到400公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不会出现在外贸版里的。
而且还有一些关键细节也会让印度逆向工程变得很困难。 印度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先进的超高音速风洞,要知道我们的JF-22超高速风洞能做到30马赫(约10公里/秒),全球独此一家,美国也只能做到15马赫。 至于印度,没有,之前还找过我们想要花钱使用,被我们拒绝了。 所以哪怕拿到残骸,印度做了各种测量,也造不出来同等质量的,没办法,做不了测试啊。 不过印度肯定还是希望收集更多的数据,比如看能不能研究出导弹功能上的一些侧重点,这才有了发动印度版「全民搜索」。 总的来说,问题不大。 印度拿到的是阉割版的残骸,只会永远跟在中国技术的背后追,甚至连背影都看不见。 我倒是又帮莫迪找到了一个对内宣传「印度大获全胜」的方法: 我们不是被打下来的,而是用阵风战斗机草船借箭,好研究箭的制造,这是盘大棋。 各位大佬觉得这角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