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我在录制的第一现场听到,作为同一场媒体活动的讨论嘉宾,老师也是给我上过课的我非常尊敬的老师。
当天所有交流的信息中,其实就这一句话传出了千里之外。
当时听到的瞬间,心情也比较复杂,有惊讶也有理解,难以言传,所以当时比较沉默。
因为话语非常刺激,我本来以为大概组织直播讨论的媒体编辑并不会采纳到最终的报道当中[允悲]
看了朱玉龙和JackyQ今天的讨论,我也加入说说自己的看法:
造车永远是一个残酷的勇敢者的游戏!敬佩所有敢于造车、认真造车、不乱搞的玩家!
现在没有谁是真正高枕无忧的,包括特斯拉在内。一不小心Cybertruck这样的超级网红车也会沦为笑谈。大家的挑战普遍很大。做车的人比说车的人难一百倍!
但同时,我还是呼吁要给人说话的空间,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都有并存的价值。如果只倡导说“正确的话”,那么正确很快就要打个问号了,因为被说出的将是“被普遍认为正确的话”。它可能会导致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的信息误导和舆论失灵。
有人说错误的观点很有危害,必须禁止和惩罚。
但我看错误的观点,生命力经常不长,而且每次它最终被事实和正义击溃的时候,错误就再次被标记,正确就再次被肯定,短期内的负效应反而转化为杰出者的功勋。
中国新能源今天能广泛赢得社会的认同,国际市场的认可,一部分原因也是7-8年前广泛流传的“电动爹”、“补贴和政绩的产物”、“骗人的工业垃圾”的民间舆论,被奋斗者的事实击溃并转化成存在的合理性。
说车比较简单,但说车没有原罪。
人们一方面说对“砖家”的官僚和套路话语很失望,另一方面又想控制影响他们说话的姿势和立场,这就是很矛盾的做法。
一个月前,雷军和小米说东,西就是错的。
可突然现在是,似乎雷军和小米不说话才是对的。
会有这样极端的舆论转身,就是因为“正确的话”实在太流行了而不是太少了。人们藏在舆论的大多数身后,狡猾而明智的放枪。
就像朱玉龙老师今年三番五次提示过风险了,现在说话要小心,现在看你说的话的后果。
----当然,这次有一个问题就是专家个人观点和所任职机构的一定的错位性。这里我完全同意Jacky的看法,因为个人看法很容易被知名大学的头衔放大,从而被公众误以为是机构的整体性的权威性的立场。
就像大企业里的高管出来讲话,一不小心就被视为是大企业的想法的延伸。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尴尬之处在于,现代社会已经高度组织化了,很多非常有智慧和信息和经验的人,往往在一个大型组织当。
不让他们多说话是很可惜的思想和信息流失,把公众预料让给了娱乐明星和无聊的短剧。但真让他们说话,他们也难以把自己和组织切开而实现观点和思想的独立自由的表达。
如果孔子是齐国北大的教授,他发表那些《论语》中的批判性思想的时候,也难免受到约束。
何小鹏回应专家说蔚小理三年内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