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2岁女知青刘琦返城无望,嫁给一位农民,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你对

风城春史呀 2025-05-13 13:52:03

1977年,32岁女知青刘琦返城无望,嫁给一位农民,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你对我好,我决定扎根农村,”不料,18年后她狠心抛下2个孩子喝农药,并悔恨地说道:“嫁给他是我这辈子的错。”   “妈,你别走,你别离开我们!”失去母亲的孩子只能抱着刘琦的遗体大声痛哭。   丈夫刘三海在一旁茫然的站着,在一众邻居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女知青刘琦自杀的真相也逐渐清晰。   1962年,22岁的刘琦刚刚大学毕业。   彼时国家号召大学生下到农村支援国家基层建设,刘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贵州的一个小山村建设。   贵州的山多路又难走,刘琦却丝毫没有城里大小姐的架子,她跟着队长一起下地干农活。   刘琦一开始甚至分不清粮食作物,可她能吃苦又经常询问大队长,几年的工作下来,刘琦成了农村的一个“种地专家”。   时间过的飞快,一晃就过去了十年的时间。经年的农作和暴晒,刘琦已经不再是青涩的女知青,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   同年来的知青一批批返回了省城,县里迟迟没有下发刘琦的调令。   1977年,政府结束了知青遣返的工作。刘琦被留在了贵州的农村,这意味着刘琦此生再也无法回城。   大队长安慰刘琦留在农村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刘琦没有自怨自艾,她下定决心要一辈子留在农村工作。   村支书安排识字的刘琦到村里的小学教书,刘琦重新拿起了书本,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村里的刘三海经常给刘琦送自家蒸的馒头,那个年代的馒头金贵的很。刘三海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踏实能干就是说话不讨人喜欢,这才三十岁了还没娶到媳妇。   彼时的刘琦也是三十多的“大龄剩女”,两人互相都能看的过去。刘琦决定嫁给刘三海。   刘三海娶了个知识分子当老婆,结婚前好几天,刘三海高兴的都睡不着觉。   新婚当天,刘琦信誓旦旦的向刘三海保证,“我这一辈子就跟定你了”。刘三海也保证这辈子都会对刘琦好。   结婚的头几年,刘三海把刘琦宠在了手心里,每日干完农活就赶着回家做饭。刘琦有时会改作业到深夜,刘三海会在贴心的煮上一碗面条当夜宵。   恩爱的夫妻二人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村里不少人说刘琦生的是女儿,根本就没想留在这个村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带着女儿离开。   刘三海一开始并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刘琦的一句话则彻底激怒了他。   刘琦提出让两个孩子到城里读书,毕竟村里的教学条件落后,去城里读书,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这句话气的刘三海扔掉了手里的筷子。“大学,大学,你是不是就嫌弃我是个农村人,就想让我供孩子读完大学,你们娘三好去城里过快活日子”                                刘琦解释她是铁了心要留在农村,但是不能耽误两个孩子的前途。   “女娃子要啥前途,读两年书趁早嫁人才是正途。像你一样读再多书,最后还不是嫁给了我这个糙汉农民”   刘三海一番话将心思都说了出来,他从没看得起刘琦这个女知青身份,对她好只是为了让她甘愿留下来。   捅破窗户纸的夫妻二人没了往日的恩爱。刘三海整日神经兮兮的跟踪刘琦,生怕她会趁机逃离村子。   刘琦受不了整日被监视,跟刘三海大吵了一架,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拳打脚踢的威胁。   刘三海甚至拿年幼的女儿当做人质,威胁刘琦要是敢逃走,就把女儿卖给村里五十岁的光棍当童养媳。   同床共枕的夫妻成了仇人,刘三海整日喝的醉醺醺的才会回家。刘琦总是冷着个脸,刘三海觉得自己活的窝囊,总是肆意殴打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刘琦还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她不愿在这样的婚姻生活中蹉跎一生。   来了这个村子三十年,这年的刘琦已经五十岁,她拿出家里的农药,毫不犹豫的喝了下去。   刘三海回家后看到了妻子的尸体,女儿的嚎啕大哭让他顿时清醒了过来。自己不该因为一时的猜忌,将所有的怒火转移到妻子身上。   刘三海懊恼又自责,可再多的愧疚也换不回刘琦的性命。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