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内蒙古一位名叫辛民山的庄稼汉在田间耕作时,意外掘出一块造型奇特的金属牌。当他的目光触及牌面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古老纹饰时,这个素来精明的庄稼把式心头猛然一震——这回可真是挖着不得了的宝贝了! 【消息源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编《鄂尔多斯青铜器发现录》(1992年内部资料),达拉特旗地方志办公室《达拉特旗年鉴(1989)》,学术论文《战国北方民族金属工艺研究》(《考古学报》1995年第3期),鄂尔多斯博物馆工作人员访谈录(2010年)】 1988年夏天,内蒙古达拉特旗的日头毒得能把人晒脱皮。农民辛民山蹲在玉米地里薅草,汗珠子顺着晒得黝黑的脖子往下淌。锄头突然"铛"地撞上个硬家伙,震得他虎口发麻。"啥玩意儿?"他嘟囔着扒开土坷垃,指甲缝里立刻嵌满了黑泥。 刨出来的物件比巴掌略大,沉甸甸地压手。辛民山用汗湿的衣角使劲蹭了蹭,金属表面突然反射出一道刺眼的金光。他手一抖,差点把东西摔回土里——那上头雕着两只龇牙咧嘴的野兽,狼的前爪已经抠进老虎的眼窝,虎嘴却死死咬住狼的咽喉,每根毛发都像要从金属里炸出来。"乖乖,这狼牙雕得比我家剪子还尖......"他伸出粗糙的食指想摸又不敢摸,突然想起去年邻村有人挖出个铜罐子,换了台黑白电视机。 第二天天没亮,辛民山就揣着用红布包好的金属牌,蹬着二八大杠往县城赶。文物站的老专家戴着酒瓶底厚的眼镜,起初头都没抬:"老乡,这年头拿黄铜镀金来忽悠人的可不少。"但当阳光斜斜照在纹路上,老专家突然"咣当"撞翻了茶杯——那些看似杂乱的曲线里,分明藏着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S"形闪电纹。 "辛同志,你看这狼尾巴末梢的螺旋纹。"老专家突然换了称呼,手指微微发抖,"中原工匠绝不会把纹路藏在这么刁钻的角度,这是林胡人'藏魂于器'的手法啊!"见农民一脸茫然,他转身从柜顶抱下来落满灰的《文物法》小册子,封面上还印着褪色的红字。两人头碰头研究了半下午,烟灰缸里堆了七八个烟头。 三天后,市里来的吉普车扬着黄土开进村。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拿着小刷子取样时,全村的娃娃都扒在墙头看热闹。检测报告出来那晚,辛民山蹲在自家门槛上抽旱烟,听见屋里老婆正用新领到的500元奖金跟邻居比划:"专家说那可是纯金的!搁古代能换五十头羊......"但最让他睡不着觉的,是博物馆长说的那句"这牌子可能是林胡部落大祭司系在腰带上的,当年匈奴人打过来的时候,指不定戴着它的主人就战死在这片草原上"。 如今这块金牌躺在鄂尔多斯博物馆的恒温展柜里,射灯照着狼眼中镶嵌的绿松石。标签上写着"国家一级文物",底下小字标注着发现者姓名。去年冬天有记者去采访,六十几岁的辛民山正在大棚里收西红柿,塑料棚顶上的积雪被风吹得簌簌响。"要啥采访哟,"他搓着冻裂的手笑道,"倒是上个月领小孙子去博物馆,那小子趴玻璃上说'爷爷,老虎的胡须比铁丝还细',这话比奖金金贵。"
1978年,一位内蒙古女军医,走夜路时突然被一匹公狼拦下,女军医仔细观察后,就跟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