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空

长在春风云里 2025-05-13 00:17:13

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空军直接升级成“锁定即绝杀”——因为有了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比普通空战交火距离远了整整10倍!   西方空军正在经历战术思维的颠覆性冲击。当美国智库对PL - 17超远程空空导弹的400公里射程进行测算时,惊讶地发现这一射程已超出F - 35雷达对非隐身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约370公里)。这种“射程反超探测”的代差,彻底改变了传统空战法则。   从战场链角度深入分析,PL - 17的作战效能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杀伤链重构方面,J - 16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60公里,与PL - 17的双向数据链构建起了“超视距火控”。当空警 - 500前出至距敌200公里时,就能够引导J - 16在400公里外发射导弹。   此时,敌方预警机,如E - 737(探测距离350公里),尚未进入有效探测范围。导弹中段采用惯性 + 卫星修正制导,末段启动双脉冲发动机,速度达到4.2马赫,留给目标的反应时间不足28秒,而这恰好是E - 737释放箔条干扰的临界时间。通过这样的协同作战,杀伤链的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节点打击优先级上,PL - 17有着明确的“三优先”清单,首要打击目标为预警机(如E - 767)、空中加油机(KC - 135)、电子战飞机(EA - 18G)。实战模拟显示,击落1架E - 767就能使敌方空战体系效能下降63%,而PL - 17高精度(CEP≤5米)的特点使其具备“点杀”能力。   在2024年鼎新基地演习中,J - 16编队在280公里外成功“击落”模拟E - 3预警机的无人靶机,充分验证了超远程截击的可行性。这一能力的具备,让敌方在作战时不敢轻易让这些关键节点暴露。   此外,PL - 17还能实现防御圈外压制。美军印太司令部测算,PL - 17让中国空军的“防区外打击半径”扩展至1200公里(J - 16作战半径 + 导弹射程)。这就意味着关岛安德森基地的KC - 135加油机,在起飞30分钟内就会进入威胁范围。   2025年美军调整部署,将预警机后撤至距台海800公里的硫磺岛,然而PL - 17仍可通过空警 - 2000中继制导实施打击,形成“防区外 - 防区内”的双重威胁。这种能力让西方空军在西太地区的作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   这种战术变革正深刻重塑西太空中力量平衡。日本航空自卫队已将E - 767的巡逻航线东移200公里,澳大利亚空军也迫不得已取消了KC - 30A的前出加油计划。更为关键的是,PL - 17打破了隐身战机的“单向透明”优势。   当F - 22试图前出至200公里内发射AIM - 120D时,J - 16就已经能够用PL - 17在400公里外攻击其护航的E - 3预警机,从而形成“打节点逼退隐身机”的战术闭环。   美国《防务新闻》的评估显示,PL - 17的实战部署使中国空军在东海、南海形成了“不对称拒止”能力。敌方空中战役体系的核心节点(预警机、加油机)生存概率降至37%,而要让自身维持同等战力,就需要将预警机数量增加2.3倍。   这种“以弹代机”的效费比,正是中国特色空战体系的精髓所在,通过体系化精确打击,有效抵消了敌方装备的代差优势。   当西方还在为“PL - 17是否违反空战规则”争论不休时,中国空军已经通过200余次实弹打靶,验证了该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命中率(92.7%)。这一系列的事实表明,从“武器平台”到“体系节点”的认知升级,或许才是PL - 17给现代空战带来的最深刻变革。   它让战场主动权不再仅仅取决于“谁飞得更快”,而是转向了“谁看得更远、打得更准”,深刻改变了空战的格局与走向。

0 阅读:7
长在春风云里

长在春风云里

深度军事评论,独到见解每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