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不通印度为啥要打,其实说白了,印度这是在学中国当年的策略。当年中国揍了苏联的头号打手越南,结果从美国那边得了不少好处。现在印度也想复制这一招,只不过它抄作业的水平有点歪,效果也不太一样... 用“东施效颦”来形容现在的印度可能更贴切,当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战略威慑,印度如今的操作却更像街头投机,看似精明实则漏洞百出。 先看印度的石油生意经,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抓住俄罗斯被制裁的机会,以每桶15-30美元的价格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转手以85美元的国际市场价卖给欧洲。 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套路确实让印度尝到了甜头——2023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暴增13倍,仅去年就省下50亿美元采购成本,转售利润更是高达每年100亿美元,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甚至成了全球最大炼油中心,每年加工6200万桶原油,比中国还多。 但这种操作的风险也在快速累积,欧盟2024年首次将印度企业纳入制裁名单,直指其倒买倒卖行为,美国则通过限制美元结算、威胁切断金融通道等手段,迫使印度在美俄间选边站。 而且,俄罗斯也开始反击了,暂停交付S-400防空系统关键组件,推迟“布拉莫斯”导弹升级项目,甚至考虑向巴基斯坦出售武装直升机,而印度70%的武器依赖俄罗斯,这种断供直接冲击了其国防体系。 相比之下,中国当年的策略堪称教科书级操作,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打破了苏联的战略包围,更让美国看到中国在遏制苏联扩张中的价值。 中美建交后,美国向中国开放技术转让,波音、通用等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由此获得了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和技术,这种合作是基于长期战略互信,而非短期利益交换。 印度的问题在于把“大国平衡”当成了投机游戏,它在俄乌冲突中拒绝选边站,在联合国涉俄决议中多次弃权,看似左右逢源,实则两头不讨好,俄罗斯看穿了印度的算计,直接拒绝卢比结算石油贸易,要求用人民币支付。 而西方虽然拉拢印度对抗中国,但对其薅羊毛行为也越来越不满,2025年欧盟对印度的制裁,以及美国推动的“印太战略”中对印度的技术限制,都显示这种表面合作的脆弱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的战略短视,中国当年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印度却沉迷于低买高卖的套利游戏,2025年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外资撤离规模达360亿美元,3300家企业关闭,青年失业率飙升至83%,这种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让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缺乏真正的议价能力。
印度果然不是善茬!大批美军弹药运抵印度,美国心里面乐开花,巴基斯坦知道这个时候一
【6评论】【8点赞】